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問話(上),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歲不過比往日艱難些許。”
劉禪收斂心神,繼續問道:“蜀中犁與新式耕法,縣中推廣幾載了。”
白水亭長掐指算了算,說道:“今歲算入,已有六載,不過百姓全部用之不過四載。”
此時,建興八年臘月(公元230年),六年前大概就是建興二年(建興224年),四年前就是建興四年(公元226年),當初推廣的時候是建興元年。
劉禪有些滿意地點了點頭,梓潼郡官吏沒有懶政,拋除培訓,推廣的時間,漢德縣能夠在建興二年向鄉亭推廣非常不易,
“用此法之後,收成如何?”劉禪笑著問道。
說到此處,白水亭長嘴角一咧,說道:“賴陛下天恩,亭內百姓用後,收成皆漲二至四成,有些百姓細心照料甚至可漲五成。因此近歲雖戰事頻發,但百姓有往年積蓄,可勉強濟之。”
聽完,劉禪心中才稍微安定,梓潼郡百姓能夠度日,那麼蜀中平原的百姓想必也是無虞。
劉禪甚是歡喜地說道:“你回去之後,告訴白水亭百姓,明歲可無戰事,可安心勞作。”
“不,未來二至三載內也無戰事。”劉禪改口,鄭重承諾說道。
白水亭長大喜過望,跪地叩首,說道:“在下替白水亭七百戶百姓謝過陛下。”
劉禪上揚嘴角,忽然淡淡問道:“朕還有一問,卿家中可有奴僕,田畝又有多少?”
白水亭長心中狂跳,不知劉禪何意,緊張地將家長情況如實說出:“啟稟陛下,在下家長有僕二人,妻妾各一人,子二人,女二人,長子成家已分戶而出,長女出嫁。至於田畝的話……”
“如實回答!”劉禪又是一句輕飄飄的話。
白水亭長吞嚥了一口水,繼續說道:“在下家中上田一百畝,中田一百四十畝,差田三百畝,牛二頭。”
按照古時田畝制度,差田與中田1:3,三百畝差田等於一百畝上田,良田與中田1:2,二百畝差田等於一百畝上田。
這樣來算的話,白水亭長家有兩百七十畝左右的上田,奴僕一人,加上妻妾二人,未成年子女二人,自己一人,七人之家,牛二頭。
劉禪閉眼手指輕敲案桌,心中盤算著白水亭長的家產。
隨著手指敲擊聲不斷響起,白水亭長見天子還沒有說話,一咬牙,繼續說道:“長子成家後,在下分出六十畝上田,中田一百畝,差田二百畝,牛一頭,奴僕一人。”
聞言,劉禪終於睜開雙眼,這才符合白水亭長的身份,一個掌管數千人的亭長,怎麼可能就那些家產。
劉禪看著白水亭長,淡淡說道:“你兄弟幾人,田畝也是無差多少吧!”
白水亭長擦拭著冷汗,連連應道。
他沒想到年輕的天子對鄉間門門道道這麼清楚,自己馬氏一族在漢德縣小等豪強,父親在劉焉為州牧時發家,自己有兄弟三人,大部分所佔之田皆是父親死後分家平分所得。
只不過諸葛亮公執政之時,雖抑制土地兼併,但自己和兄弟幾人也偷偷摸摸佔了些許田畝。
白水亭長心中七上八下,生怕眼前的天子要追查此時佔田之事。
“退下吧!”
半響後,出乎白水亭長的意料,天子沒有話語,就讓自己走了。
白水亭長鬆了口氣,起身拱手說道:“陛下仁德萬年。”
“休昭明日紮營之時,詔普通百姓,朕繼續問話。”
“諾!”
---------
1《三國志·魏書·魏武帝》引用《曹瞞傳》:“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