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問話(中),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夫看著劉禪繼續笑著補充說道:“往年鄉里上田最好也不過畝收八、九斛,自從用了郡縣推廣之法,畝收卻有十二、三斛,此為常數,我等皆賴陛下恩德。”

聞言,劉禪也是一臉笑意,沒什麼比恩惠百姓更好的,可以明顯從這農夫身上感受對大漢的認可,以及民心的歸附。

劉禪撐在大腿上,站起身子,看著眼前落霜的農田,問道:“你家中有多少畝田地,多少口人啊?”

農夫站起答話,如實稟告道:“在下家中上田十畝,中田八十畝,差田九十畝,除小民外,還有賤內一人,子與兒媳各一人,孫兒一人,兩女皆出嫁。”

核算下來,這農夫一戶五口人,合計上田八十畝。

一百多畝地看似很多實則不然,中田和差田都是要輪耕的,差田還種不了水稻,唯有上田不用輪耕,一年下來,真正可以種的田可能也就七、八十畝,而這七、八十畝地內,還包括著需要種桑樹的田畝。

至於這五口之家需服徭役二人,也就是說民夫所說長子從軍,自己服徭役。

這農夫一家可以說是大漢底層百姓中的中間收入水平,沒有新式耕法,節衣縮食能有點積蓄,加上戰事可能度日艱難。但現在加上新式耕法,日子瞬間富裕些許,甚至因為連年兵戈或發徭役,精打細算,還能度日困頓。

昨日白水亭長的言論根本無法來佐證底層百姓生活,而此農夫的言語可以相信。

劉禪微微頷首,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道,笑道:“不知你等思劉焉、劉璋此二州牧否?”

農夫沒有思索,爽快答道:“不思,此從陛下登基以來,近歲雖受兵戈,但相比陛下之前,我等生活富裕些許。”

劉禪揮袖背腰,上揚嘴角,顯然劉天子心中甚是開心,吩咐左右說道:“給他些許錢糧,以酬今日之答。”

“諾!”

農夫歡喜歸家,正月走親訪友,常對人言‘陛下用金鋤頭耕地’,眾人皆笑之,傳至蜀地百姓,蜀地百姓駁之,言‘陛下用鐵鋤頭耕地’。

待農夫走後,劉禪朝著董允、廖立二人,說道:“百姓能有其地耕之,則天下安定。大漢應保百姓耕者有其田,父死子傳,他人勿奪。”

廖立在劉禪左右,面露疑慮,說道:“陛下此言雖善,但百姓若將田畝以出售他人,應當如何是好?”

劉禪沉吟半響,淡淡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董允微微蹙眉,看著劉禪側臉,說道:“陛下莫非限田買賣。”

劉禪輕笑一聲,搖了搖頭,說道:“可依人可定,限民田額,不足民田者不能售田,足田者可出售田畝於他人。限百姓一戶之田額,按人分田,未足田者補之田畝,足田者則不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