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官爵限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帝劉禪建興八年,十二月,高平第一城。
彎月清冷,俯視著這座西北要塞,寒風呼嘯,拍打著窗臺,吹起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
與屋外寒風凌冽不同的是,屋內甚是溫暖,數座火塘內燃起了篝火,熊熊火焰映紅了整間屋子。
諸葛亮正在橘黃色的燈盞下,看著前些日送達的大漢陛下與侍中董允於漢水畔交談的內容,時不時還提筆將要點寫於巾帛上。
半響後,諸葛亮擱筆於案上,端起案上熱騰騰的參茶,輕抿起來。一股微苦的茶水之味刺激著諸葛亮的口鼻。
諸葛亮有些捨不得地放下參茶,嘴裡時不時回味著甘苦的參茶水。
此上黨人參乃是楊儀受劉禪書信囑託,廣尋所得。
當時曹真病逝于軍中,諸葛亮心中感覺到一陣隱隱的不安,恰逢楊儀獻上人參,言有安神效果,便以入茶。
飲了多次之後,諸葛亮發現原本勞累的身體,不再那麼疲倦。一來二去後,諸葛亮喜歡上了參茶,常隨手攜帶。
只可惜此人參益州無產,中原唯有幷州上黨郡有產(注1),而且產的質量也是不高,最好的還是遼東人參。
諸葛亮探手將巾帛遞給潘俊,說道:“承明(潘浚字),你且看看陛下與休昭談論限田之言。”
潘浚抬頭看了眼諸葛亮,擱筆於案,好奇地順手拿過巾帛,端詳起來。
諸葛亮則是十分悠閒地站起身子,敲了敲腰背,端著參茶在廳中溜達起來,時不時探頭看著伏首於案牘之上的內府官吏。若看到不滿意之處,伸出手指著案牘上的公務指正起來;看到讚許之處,拍著肩膀以示鼓勵。
喝著喝著參茶沒水,還走到火塘邊上,拎過水壺,往茶盞內傾倒些許溫水,將參片繼續浸泡起來。接著回到自己座位上,拿過一封公文,又檢視起來。
而此時潘浚也剛剛看完劉禪與董允二人的簡要談話,面露深思之色。
諸葛亮伏案提筆在公文上批上一個‘閱’字,餘光瞥見潘浚,問道:“承明以為如何?”
潘浚站起身,指了指後廳,拱手說道:“上丞相,請入內談之。”
諸葛亮明白潘浚的意思,田制與陛下所談乃私密之事,不可為普通官吏可知。於是站起身子,順手拿起熱乎乎的參茶往後廳走。
潘浚與諸葛亮對案而坐,沉聲說道:“浚不敢妄言,只是浚以為陛下之言,不無道理。前漢董仲舒上疏孝武皇帝,欲讓天下限田,孝武皇帝知其重,卻不知如何為之,只能以嚴法酷吏而治豪強,方可稍緩兼併之事。”
“但至孝哀皇帝時,既無雄才,也無偉略,對此無能為力,終失天下。故因效古制,以限私民佔田。以此為國策,即我大漢終克天下,方有可能延綿千秋。”
潘浚此言基本將西漢對待限田態度展現而出,孝文帝因天下空虛,放任百姓佔田,從而傳到漢武帝時,豪強並立。當時董仲舒上疏言明此事,但董仲舒只提出限民之思,沒有具體措施。
漢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同時漢武帝也是作為第一個面對豪強土地兼併問題的皇帝。由於歷史上找不到相應的借鑑措施,只能以酷吏嚴打豪強,延緩土地兼併的情況。
而到漢哀帝時,師丹提出相對而言具有可行性的方略,但那時候的大漢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cascoo.net
諸葛亮微微頷首,探手輕敲案几,問道:“不知承明以為師節侯(師丹)之策如何?”
聞言,潘浚皺眉思索,撫須說道:“若浚無記錯的話,師節侯上奏言,關內侯、吏、民名田,皆勿過三十頃。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
師丹的政策就是設定上限,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