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一章 田制(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實如李軌所言,此吏員如今的安排著實不錯了,且不言兵戶張有源分七畝地是否合理,但卻能將二十畝地計入到各自名下,這一安排卻是合理的,至少沒懶政。

只不過劉禪還是有些不太滿意,偏頭看向董允,問道:“休昭以為此吏員如何?”

董允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若僅以此事來看的話,吏員所為中規中矩,還尚有不足之處。”

“哦!”劉禪踩在河灘的碎石上,說道:“若是休昭應會如何為之?”

董允整理了下衣袖,答道:“若是在下處置的話,民戶王厚生分二十畝地,無官府之令,越名下之田,私自開墾無主之地,因當罰之。罰其從明歲開始,其開墾的無主之地田稅較正常之數多漲三又之一,以示懲戒,但為鼓勵其開墾荒田,三年後恢復正常。”

“兵戶張有源若要繼續開荒種田,可讓民戶王厚生協助兵戶張有源開墾七畝地,並依先前之例,處置兵戶張有源。”

聞言,劉禪滿意地點了點頭,董允真不虧是歷史上的蜀漢四相,其治政能力不容置疑,比吏員處置合理許多了。

吏卒簡單地將無人的二十畝地劃分名下,沒有處罰,也沒有鼓勵。而董允卻是不同,先處罰他們無官府之令私自開荒,然後又鼓勵開墾,將田畝劃入名下,三年後恢復正常的賦稅。

同時還讓二人協助多開墾出七畝地,增加賦稅不說,還緩和了張有源與王厚生關係,給當地留下一個美談,以全教化之功。

一旁的李軌倒吸涼氣,不由為董允的處理手段感到驚訝,急忙拱手答道:“陛下,臣有愧。臣應當詢問清楚內容,提供於陛下,再行解決此事。臣立即讓吏員重新處置。”

劉禪輕笑一聲,擺了擺手,說道:“不用了,為政者切忌朝令夕改,你讓此吏員日後如何有威望治民,況且此吏員手段不可言錯,只是尚有不足罷了。你將董侍中所言治政方略抄寫下來,送於那吏員,讓其勉之。”

“諾!”李軌拱手應道。

劉禪手指前方,腳步放緩,微微靠近董允,說道:“休昭,朕聽你前面所言,僅以此事論之,不知還有何見解?”

董允落後半個身位,答道:“臣在思陛下言及田制之語。”

“不知休昭對田制可有所得?”劉禪問道。

董允呼了口氣,搖搖頭,說道:“臣不敢言有所得,只是念及前人之言,有所思。”

劉禪臉色淡然,說道:“不妨,可暫且說之。”

董允看著眼前向東流逝的漢水,緩緩說道:“陛下言及豪強田野兼併之時,臣思及前漢孝武皇帝所為。孝武皇帝納董仲舒所言,遷天下豪強至關中,又以嚴法者為官,嚴懲強宗豪右,令豪右惶惶不可終日。”

劉禪皺眉深思,忽然問道:“休昭可知孝武皇帝之時,豪右為何能遍及鄉野乎?”

董允愣了一下神,撫須深思,緩緩答道:“我大漢承亡周亂秦兵戈之後,高祖定天下,傳至孝文皇帝(文帝)時,天下空虛,故孝文皇帝務勸農桑,帥以節儉。民始充實,未有併兼之害,故不為民田及奴婢為限。”

“民田不限,此為豪強田野兼併根本之禍。”

劉禪握著冰冷的劍柄,感嘆說道:“今日張有源、王厚生因無人私田之爭或許可見孝文皇帝治時,天下空虛,荒蕪之田遍地皆是,百姓紛紛佔據而取。天下承平,待人丁繁衍數代之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董允看向劉禪,認同說道:“陛下之言,正中要害。但可惜的是,自孝武皇帝之後,孝哀皇帝之時,不能納師丹之言以限天下之田。”

劉禪望向董允,看著他認真,說道:“即便納師丹限田之言,亦難根治,彼時強宗豪右已重新遍佈鄉間,前漢病入膏肓,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