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馬西平,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撫須笑道:“幼常,此次赴西平乃是陛下與亮深思之後所命,西平郡地處湟水谷地,土地肥沃,十餘萬羌人盤踞於此,乃後漢抵禦羌人前線。若無進取之心,常人亦能任之。”

“但大漢欲納羌人為己用,故此地所任太守應是文武俱全之人,同時善曉蠻夷之心,方能招撫羌夷,繳以賦稅。亮觀大漢上下以為,唯狐篤與幼常二人可以勝任,今狐篤繼任庲降都督,則此任非幼常莫屬。”

劉禪補充說道:“上丞相之言正是朕之思也,後漢之時,湟水之地羌夷盤踞,肆虐涼州;今湟水之地,大部羌夷遂遷至內郡,大部羌夷少也。今若有文武之才治之,羌夷可服,募民耕種,納兵為戰,充我大漢國力。”

羌人崛起西陲,自從霍去病在河湟置縣之後,兩漢對河湟谷地的控制不斷加強。羌人們面對漢人入侵他們的生存空間,加上人口增加,河湟谷地難以供養這麼多人,於是羌人向大漢開始反擊。

經歷了百年羌亂,不僅是東漢滅亡了,羌人也元氣大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或被同化、或被驅逐,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了長達千年的遷徙。大量的羌人從河湟谷地遷入大漢內郡,稱為東羌,如先零、燒當兩大部落;亦或者如燒當、迷唐兩個部落殘部向西遠遁黃河源頭和青藏高原的腹地,定居在西藏高原,成為後來吐蕃的一員。

可以說是河湟谷地不僅是漢人變少了,羌人也變少了,因此河湟谷地便一直沉寂下去。直到數十年之後,來自東北地區內遷的慕容鮮卑乙弗部,入駐河湟谷地,經歷了數百年時間的發展,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吐谷渾王國。最後唐代軍神李靖以六十三歲高齡遠征吐谷渾,將其滅國。

聞言,馬謖抖擻精神,拱手應道:“馬謖定不負陛下與上丞相之託,為我大漢永寧西平,開疆闢地,使羌人永不為患,發眾為我大漢從軍,重建湟中義從。”

湟中義從在東漢赫赫有名,漢時護羌校尉為討羌人,發湟中盧水胡及小月氏為兵,董卓簒逆時,手上以此兵為傲,號‘八強’。

八強者,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並、涼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義從、西羌八種。

劉禪撫掌而笑,說道:“馬卿此言,足以誇之。卿赴西平郡任太守,兼護羌校尉,以統羌眾。卿于越嶲之功非亭侯難爵,故封卿為湟水亭侯,以酬卿七載治郡之功。”

馬謖聞言大喜過望,跪地叩首說道:“臣馬謖拜謝陛下之恩,臣必竭忠盡心以報陛下。”

大漢郡太守不封侯,除非其有大功,而封侯者或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漢中都督等邊地轄區。劉禪此舉基本就是意味著,馬謖所治西平郡,地位已經與普通郡不一樣了,要知道病故的李恢也才是亭侯。

劉禪扶起馬謖,瞬息間與諸葛亮對視一眼,相視一笑不在盡言中。

之前諸葛亮欲調馬謖入內府委以重任,而劉禪以老劉遺言及西平郡難寧為詞拒絕,這是劉禪與諸葛亮的少有的政見不和。

於是劉禪夜赴諸葛亮府中詳談此事,兩人聊至深夜,諸葛亮贊同劉禪的河湟谷地重要性言論,並且言及馬謖平調西平郡,難展其才,亦有賞罰不明之嫌。劉禪接納,授予馬謖亭爵,兼任護羌校尉,治理河湟谷地羌人之事。

至於為何讓馬謖赴西平,劉禪也是思慮頗多,納羌人進入大漢統治是其一,另外一點則是河湟谷地現在並無霸主,大漢此時遣馬謖深入治理,不僅可以開疆拓土,還可以掌握河湟谷地這個要地。

畢竟河湟不寧,涼州難安,東漢飽受此苦。放大了說,河湟谷地可通西域,而且也是進入西藏的要道。

嗯!進入西藏想得太過遙遠了。能開拓通往西域的新通道就非常不容易了。

(ps:馬西平即馬謖任西平太守,簡稱馬西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