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永寧河右,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復各縣。篳趣閣
十月涼州大雪,姜維抵達酒泉郡治福祿縣,郡內大族黃氏獻城而降,大漢輕而易舉地收復酒泉郡。
鄧艾率軍剛離開昭武縣之時,天降大雪,因張掖郡昭武縣距離西海郡居延縣路途遙遠有數百里之遙,眾將士思退,欲待天晴再而進軍。
鄧艾以兵貴神速為由,拒絕眾將提議,以昭武九姓胡部為嚮導,率騎狂飆突進,再次上演數年前雪夜奔襲上邽之舉。日行七十里,十月下旬,魏軍不備,奔襲魏營,大破魏軍。
西海太守龐淯敗退堅守居延,鄧艾匯合胡王治無戴包圍居延,並讓人勸降龐淯,但龐淯剛烈誓死投降,欲與城池共存亡,卻被縣內大姓陳恭、陳基兄弟,及羌人首領李飛所擒,獻於鄧艾。
十一月,敦煌郡知道涼州局勢大變,人心浮動,郡太守尹奉聚攏士卒清壁堅野,欲報曹魏知遇之恩,堅守城池。
尹奉乃是當初和楊阜一起圍殺馬超的隴右士人,戰後被曹魏看重派遣至敦煌擔任太守,雖頗有功績,但面對當地大姓卻不敢嚴治。
曹魏統治涼州不過十餘年,談不上報不報恩。若論恩德,其大族皆發於兩漢,深受兩漢之恩,如今涼州局勢分明,敦煌大族人心思異,欲有堅守待援者少,欲有投降獻城者多,爭論不一。
靠近酒泉郡的敦煌淵泉縣大姓張氏,率先派遣使者邀姜維率軍入酒泉,並獻上軍需糧草。
淵泉張氏,起於張惇,子張奐為東漢名將,孫子張芝、張昶並善草書,為士人稱讚。
姜維果斷率軍深入敦煌郡,行至淵泉縣,廣至、效谷二縣大姓蓋、曹、令狐三氏又遣使至,欲獻城而降。
效谷大姓曹氏,先人乃曹參之後,祖上於東漢發家,甚有名望,有族人曹全,沒落於漢末。
令狐氏祖上乃建威將軍令狐邁,令狐邁不滿王莽篡位,密謀匡復漢室,兵敗為莽所殺,邁子令狐鴻、令狐稱為避禍率令狐氏族人由中原遷徙到敦煌郡。
此二姓聞大漢王師進討敦煌,思復漢室,追憶先祖宗族興盛,獻上軍需糧草,併為嚮導。
廣至大姓蓋氏族長蓋順,乃蓋勳之子。蓋勳不滿董卓篡位,憂憤而亡。蓋順有其父蓋勳之風,剛正不阿,見漢室將光復有望,雙眼朦朧,淚水沾襟,起兵應和。
姜維以歸降大姓為說客,領軍突進,一路而來,如觀光旅遊一般,所到之處,郡縣紛紛歸降無數,根本沒有發生戰鬥。
十二月,天寒地凍,姜維駐兵於廣至縣修養,以待明年春季進軍,光復敦煌郡最後的兩座縣城,郡治敦煌及龍勒二縣。
《漢紀·王鄧姜霍傳》:平伐涼州,與護羌校尉姜維會於姑藏,既過刪丹,與魏酒泉太守趙衢,張掖太守辛機戰於弱水畔。平令艾藏精騎千人為伏,使護羌校尉姜維督五百騎挑戰,敕使佯退。魏卒果爭奔之,因發伏截其後,首尾進擊,大破之,斬首獲生千有餘數,斬魏太守趙衢。
平以辛機為辛洪族人,使其說之,辛機舉城而降,遂克張掖。後遣鄧艾伐西海,援胡王治無戴;使姜維西討酒泉、敦煌二郡既定。待明年春,涼州安矣!
中祖甚悅,詔曰:“卿逾河歷險,以勞擊逸,以寡勝眾,功過馮異,此勳非但破魏,乃永寧河右,使朕長無西顧之念矣。”封安漢侯,遷前將軍,領漢中都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