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制度改革,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南雖然是中原種植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由於氣候的因素瓊州的水稻差不多能一歲三熟,但糧食問題始終困擾著瓊州地方,這裡面誠然有瓊州地方土地貧瘠和沿海臺風影響的緣故,更主要的是瓊州這二十萬人口中,黎人佔了一半,有明以來,為安撫地方,朝廷不對少民收稅,以至於大量土地荒蕪,胡騎南渡後,明軍和清軍在瓊州反覆爭奪,長年的戰亂,進一步摧毀了瓊州的農業基礎。
“瓊州禾雖三熟,而秔稌往往不給”、“北船不到米如珠”這就是瓊州目前糧食匱乏的真實寫照。
明《正德瓊臺志》曾記載“吾土膏腴,而米穀公私俱不足用,歲調雷化等州兵車糧,泛海給瓊。”
提督府長史趙安民在看到各縣府庫送來的田畝黃冊後,便向馬仲英建言,瓊州雖然多山,然而水網密佈,又地處天南,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又盛產番薯,本是天然的糧倉。
自吳三桂起事以來,瓊州雖然也有戰亂,但相對於廣西后湖廣等地還是比較安定的,自清軍攻入廣西后,就有不少百姓選擇退往瓊州躲避戰火,但是這些人因為沒有戶籍,成為所謂的黑戶,故上島之後只得投身當地的地主豪強,成為他們的佃戶,而地主豪強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所以瓊州的糧食產量一直保持著很低的水平。
如今瓊州軍最應該做的就是重新劃分土地,制定稅收比例,讓那些黑戶和瓊州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那樣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實瓊州的人口。
對於趙安民的建議,馬仲英自是無有不從,當即命趙安民和牛天宿二人辦理此事。
只不過,瓊州並不同於其他州府,地方上計程車紳、官僚親屬、宗族以及黎人各種勢力盤根錯節,上下欺瞞,這才是瓊州稅收極度匱乏的原因。
再者這個時代通訊手段落後,並不是趙安民一條政令,就可以解決地方士紳隱藏人口、侵吞土地的問題。
士紳不納糧,生員不交稅,這不光是瓊州一府的問題,而是天下各府縣的積病,也是歷代皇朝的積病。
明朝之所以滅亡,究其原因就是不能從士紳階層身上收到足夠的稅收,以至於財政破產,不得不不斷加賦,從而使更多的百姓因為納不上稅,成為流民,李自成,張獻忠,剿之不盡,殺之不絕,究其原因,就是民無衣食可養。
所謂馬上平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治理天下最終還是要靠讀書人,而自古以來,寒門學子能出人頭地者萬不足一,而那些號稱詩書傳家計程車紳階層卻掌握著大量的資源,故爾能考中功名者,大多都是他們的子弟。
故此這些士紳階層一直強調一點,就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掌控地方的正是那些手中掌握著生產資料計程車紳階層,於是就有了皇權不及鄉里的傳統。
自宋朝開始,基本上除朝廷直屬的特殊區域以外,官府對於鄉間的治理權都是下放給當地士紳和宗族勢力的,而代替士紳對當地進行管理的便是他們選拔出來的保長和甲長。
這些人幾乎都是這些士紳和宗族勢力的旁支子弟,也就是他們利益的代言人。
瓊州軍想立足瓊州,甚至將權利直達鄉村,那必然會和地方上計程車紳階層以及宗族勢力產生衝突。
當然馬仲英也可以效仿歷代王朝那樣,利用官職和權利以及各種優待政策,來籠絡這些地方上實際上的掌控者,讓這些人為瓊州軍所用,
畢竟強如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在籠絡了浙江和南直隸計程車紳階層後,才得到了劉伯溫、宋廉等士紳代表的支援,東虜入關後,也是迅速籠絡住了山東的孔家,然後開設恩科,從而使大半個中國幾乎是傳檄而定。
若是放在別的府縣,馬仲英還要考慮士紳階層的感受,防止因為強行剝奪他們的利益,引起其他府縣士紳階層的恐慌,從而把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