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章 武器和盔甲,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且中火繩的穿透力相對於清軍火銃也略有提升,一百步的距離便能重創無甲的步兵,三十步的距離內,能打穿時下清軍裝備的單層棉甲。
但是這種火繩遂發槍也有它的缺陷,就是遂發裝置不穩定,不適合在陰雨天氣下作戰,製造局還生產了配套的弩箭,雖說弩箭的威力相比於火繩槍要低的多,但勝在便於攜帶,即便是小雨和陰天也不會影響弩箭的威力。
而且強弩還有一個優點,它對士兵的臂力要求並不高,只要裝填弩箭,叩動扳機就能發射,士兵們只要簡單培訓一下,就能熟練地使用。
瓊州軍的編制,一旅有四個遠端兵步隊,合計一千三百三十四名士兵,馬仲英遂決定每個步隊要列裝中型火繩遂發槍兩百支,重型火繩槍六十支(重火繩其實和清軍使用的抬槍相似,需要兩名士兵共同操作)、配備強弩一千三百副,所以大規模使用水力鏜床的事刻不容緩。
不僅是火繩槍,製造局還按馬仲英的軍令打製盔甲和白杆槍等武器裝備。
白杆槍自不必說,只要有足夠的鐵匠和木匠就能批次製造,在接到馬仲英傳書至今,昌水製造局共打製白杆槍三千支,刀盾三千三百套,弩箭三萬支,瓊州軍制式軍服六千件,考慮到雲南清軍入桂,至少需要兩個多月,是以根據目前的製造量,普通武器肯定能足額運送到南寧和梧州前線。
但是重甲和盔甲的打造就有些麻煩了,因為馬仲英要求製作的閩甲,沒有足夠的水力鍛床使用,至今不過打造了兩百副,紙甲和布面甲一共製作一千五百套,再加上歷次戰役的繳獲,勉強能讓長槍兵基本著甲。
紙甲,又稱紙製甲冑,在我國古代紙甲是一種簡易的護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紙筋搪塞而成,宋代計程車卒﹑民間武裝曾廣泛用之,主要用於中國南方步兵,因體輕,又為戰船水兵多用。
布面甲其實和棉甲差不多,就是在厚布面上鑲嵌金屬甲片,和紙甲一樣,既輕便有實用,加上柔韌性比較好,能防普通箭矢。
這兩種盔甲雖不是馬仲英理想中的防具,但在當前情況下,有總比沒有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