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章 朝鮮歸附,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軍在中原戰場連續的失敗和對明朝的崇拜之情令朝鮮君最終決定舉兵助明。
朝鮮國王李焞今年不過二十四歲了,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既然決定舉旗反清,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當天就以出兵相助的名義將清廷駐朝譯官張孝禮召進王宮。
許是因為此前朝鮮向清廷進貢火槍的緣故,張孝禮毫無防備地進了王宮,可他沒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朝鮮君臣的阿諛奉承之言,而是如狼似虎的朝鮮禁衛軍,張孝禮甚至連李焞的面都沒見到,就被砍成了肉泥。
與此同時,另一對朝鮮軍也在第一時間包圍了張孝禮的府邸,留在府衙的十幾個清兵顯然也不是人多勢眾的朝鮮軍對手,很快就敗下陣來,被朝鮮軍全部絞殺。
崇武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朝鮮國王李焞和輔議政鄭積攜帶著張孝禮的首級抵達皮島,並於當天面見了楚王殿下的兄長馬仲興,入朝使臣錢孺怡、王可夫。
馬仲興和錢孺怡等人也沒想到朝鮮君臣來的如此之快,更沒有想到此次聯絡朝鮮事如此順利,本就有意攻略遼東的明軍和一直對清廷不滿的朝鮮是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了款議。
款議規定,朝鮮國官方和民間立即取消偽清年號,改用大明崇武年號,恢復對明朝的朝貢,並協助東江鎮反攻遼東,其後,凡朝鮮君主都必須由大明冊封,大明同樣有義務保護朝鮮國土的安全,並完全開放和朝鮮的通商互市。
皮島殘破,百廢俱興,好在有朝鮮鼎力相助,入遼明軍很快在皮島安定下來。
但此時已臨近臘月,沿海地區均已上凍,並不利於水師登陸,為防暴露目標,馬仲興並沒有急於發動反攻,而是準備等到明年春暖再行進兵。
順利和朝鮮達成盟約的訊息送到南都後,最先收到訊息的中書省頓時群情洶洶,左丞相金光祖、右丞相牛天宿,左丞唐甄、右丞餘思明也顧不得處理政務,當場放下手頭的事情趕赴楚王府,要將這個好訊息向馬仲英稟明。
金光祖也是隨清軍一起入關的老人了,對遼東的地形地利可謂是爛熟於心,在路上就考慮好了楚軍如何立足遼東,如何發動反攻,見到馬仲英後,就進言道:“楚王殿下,朝鮮歸附,偽清遼東便在我軍馬足之下,下官以為,我東江軍當先取旅順、旅順是遼東唯一的深水港碼頭,形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東江軍右協副將故張盤將軍在旅順先後取得了大黑山和小黑山兩次大捷,斬首近三千級,就是充分利用了旅順的地利。”
“你說的不錯,孤也是這樣考慮的,旅順緊鄰大海,有潘學忠的水師助戰,我軍也可進退有據,不過現在卻不是進兵的時候,也不是向天下昭告朝鮮易幟的時候,孤以為,還是等大軍北伐之日,再將此事昭告天下,如此也能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你們沒有將此事洩露出去吧。”
聽了馬仲英的話,金光祖等人也從剛才的狂喜中清醒過來,馬仲英的意思很明確,現在還不是透露大明和朝鮮達成盟約的時機,牛天宿連忙回道:“呃……沒有,當時值房內就我等在場,接到皮島傳來的訊息後,第一時間就是來求見殿下。”
“恩,朝鮮反正,等若我大明在偽清後背插了一把尖刀,好刀要用在刀刃上,爾等立即替孤草擬一道聖旨送皮島,告訴馬仲興和朝鮮國王,讓他們不要急於求成,待南都這邊做好準備後,再行動手。”
說實話,自從攻取武昌後,馬仲英就一直積極籌備北伐之事,他可不想重蹈前世太平天國國破家亡的覆轍,前世太平天國攻取南都以後,就是沒有聽取楊秀清的建議一鼓作氣,直蹈燕京,最終讓清廷緩過勁來,有了反撲的機會。
只不過由於江南初定,各地民心未附,再加上錢糧不足,這才耽擱下來。
這次楚軍水師從曲阜帶回了孔府千年的積累,有了這批錢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