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7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熙是走廬山突圍的?快傳書李漢明、李興,著他們領兵向九江運動,再派人傳書王復漢,就說康熙和其麾下的一萬五千餘八旗兵已經被我軍放出鄱陽湖,時下正向九江運動,我軍正在銜尾追擊,他再不出兵相救,只怕會便宜了安慶守將夏逢龍。”

萬正色帶來的訊息令馬仲英很是吃驚,廬山就在九江境內,北靠長江,東南臨鄱陽湖,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方圓雖然有六百里,但康熙只要翻過這片山脈,就能直達九江城下。

張紹遷有些不明所以,他奇怪地問道:“殿下,為何要通知王復漢。”

“唉……孤也沒想到康熙會捨棄大軍,帶著滿洲兵竄入山中,而且清軍已撤出鄱陽湖四五天了,廬山這麼大,我軍現在追擊,只怕不能面面俱到,若是實在抓不住,還不如賣個人情給王復漢,唉!孤失算矣!”

其實馬仲英打心眼裡是要拿住康熙的,因為康熙一旦被明軍生擒或者陣斬,這對於清廷在北中國的統治就是一個嚴重的打擊,甚至各地計程車紳和地方官都會動搖,可現在康熙已然跳出楚軍的包圍圈,那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張紹遷恍然大悟,他雖然認字不多,但畢竟當了這麼多年的斥候營營官,現在又署著內衛,見識還是有的,當下建言道:“這狗皇帝為了自個性命,居然能拋棄五六萬大軍,殿下,您說咱們能不能把這事廣為宣傳,說不定還能離間北方各地綠營軍心。”

馬仲英頷首稱是:“恩,你說的不錯,這事怪孤懈怠了,你快去下命令吧,康熙帶了這麼多兵在山上轉悠,肯定走不快。咱們未必沒機會拿住他。”

潘學忠安慰道:“這事不怪殿下,只能怪康熙心狠,肯拋棄部下斷尾逃生,末將這幾日聽大明英烈傳,當年陳友諒被圍,他兒子陳理不也從太祖皇帝的羅網中跳出去了嗎?鄱陽湖這麼大,咱們攏共就十餘萬軍馬,又豈能把所有的路口全都堵上。”

“好了,此事休要再提,爾等趕快行動吧!”

事情已經發生,馬仲英索性也不再糾結了,揮手示意潘學忠和張紹遷下去後,這才把目光放到了跪在地上不敢動彈一下的萬正色,開口說道:“萬正色,你不覺得現在投降,太晚了嗎?孤念你有斬殺趙良棟和通報康熙去向的功勞,便不將你押至南都千刀萬剮了,你自裁吧。”說罷,解下佩劍,扔到了萬正色的面前。

這次鄱陽湖會戰,楊延迪和王進相繼陣亡,完全是因為萬正色的水師太過強悍,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於情於理,馬仲英都不能放過萬正色,不過萬正色是當著近兩萬綠營兵的眼皮子底下投降的,倘若將其明正典刑的話,馬仲英又恐這些綠營兵在楚軍捉拿康熙的節骨眼上生事,因此便在自己的座船上直接賜死萬正色,也好拿他的人頭祭奠楊延迪和陣喪在鄱陽湖的近五千楚軍水師官兵。

“太遲了?……確實是太遲了啊!本官恨啊……恨啊,悔不該聽趙良棟所言……,更恨自己貪生怕死,臨,還做了大清的叛臣,罪將多謝楚王殿下憐憫!”

萬正色顫顫巍巍撿起地上的寶劍,踉踉蹌蹌爬了起來,臉色蒼白的嚇人,當他聽到康熙已然跳出了楚軍的包圍圈後,他就知道,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因為他提供的情報對馬仲英沒半分價值。

望著站在身前不過七八步的大明楚王馬仲英,萬正色心中突然湧起一個念頭,就是用手中的這把寶劍去和馬逆拼命,但他很快就把這個念頭壓了下去,因為馬逆身後的親兵已然提刀上前,為了免受更多的皮肉之苦,萬正色苦笑一聲,狠狠地將劍捅進了自己的胸膛。

趙良棟,萬正色身死,鄱陽湖內的戰事終於宣告結束,鄱陽湖外圍的大漢陽峰上,偽清皇帝玄燁現在的境況也不是很好。

因是進山突圍的緣故,康熙御營放棄了除糧食外所有的儀仗,輜重、馬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