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4章 大清可不比當年了,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誠如杭愛所料,再一次面見歸允肅後,首鼠兩端的王輔臣果然同意了四川清軍出奔湖廣的請求,但依舊沒有同意歸允肅提出的招撫條件,因為他同樣也收到了明軍將清軍主力包圍在鄱陽湖的訊息。
王輔臣認為,既然康熙被明軍包圍在鄱陽湖,那各地清軍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增援江南戰場,儘管明軍在戰場上佔據了一定優勢,但明清雙方的力量對比,清廷其實是強於明軍的,還不如趁清軍主力被明軍糾纏的機會,儘可能地擴充平涼軍的實力,然後根據雙方的形勢對比,再做計較。
滕天綬也認為王輔臣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比較穩妥,他道:“如今天下三分,大清佔一分半、明廷佔一分,而我平涼軍最多也就是佔了半分,甚至還不到,但卻是能左右明清雙方形勢的關鍵,要不然馬仲英和康熙就不會巴巴地來招撫咱們了,屬下以為,大帥可繼續在明清雙方左右搖擺,如此便可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隨軍的平涼軍中軍總兵王光勇卻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甘肅、四川太過貧瘠,而陝西方面,平涼軍至今還未取得突破,一旦明清決出勝負,平涼軍根本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接下來的戰事,提督大人既然兩次背清,一旦清軍獲勝,那咱們一定是死無葬身之地,還不如一心一意跟著明軍幹,將來還能保全家族的富貴。
“投明?若是明廷獲勝,馬仲英還會容大帥坐鎮西北嗎,屆時肯定是一紙詔書,把咱們全都召入京師,到那時,一杯鴆酒,三尺白綾都能要了大帥的命,即便是馬仲英能放過大帥,可大帥還不是要看人眼色行事,處處伏低坐小,又豈能如現在這樣南面而坐?”
高登明不同意王光清等人的看法,他也認為王輔臣當據川陝以窺視天下,熟讀歷史的他,甚至拿出了當年魯肅規勸孫權的話來反駁王光清。
前營提督蔡元卻道:“高先生和騰先生既然建議自成一軍,那咱們就不能學張士誠,當年明太祖和陳友諒大戰,張士誠就是坐山觀虎鬥,窩在平江看戲,最後被緩過勁來的明軍給剿滅了,如今明清雙方正在江南大戰,他們雖然表面拉攏咱們,背地上肯定也提防咱們,依我之見,還不如趁著歸允肅和咱們達成協議,清軍急於離開四川的機會,先吃掉他們,如此既可以壯大咱們的實力,又能以此向馬仲英要求承諾的錢糧。”
王光勇讚道:“蔡兄,此計甚妙,四川人口百不足一,就算咱們盡得川中,也徵不到兵馬,更沒有錢糧補充,若能吞併四川綠營,再得明軍錢糧,這正是一舉兩得。”
滕天綬疑惑地說道:“這不是背盟嗎?若是傳揚出去,豈不為世人恥笑?”
王輔臣頷首稱是道:“受人恥笑總比沒錢糧強,傳本帥令,各軍嚴密監視清軍動向,只要他們離開保寧,咱們就追過去,先劫了他們的糧草輜重,本帥說放他們離開四川,但也沒說允許他們把保寧的錢糧帶走,本帥可以確信,在這節骨眼上,就算咱們把這萬餘四川綠營收入囊中,清廷也只能忍著。”
“……!”
滕天綬和高登明被王輔臣無恥之言驚住了,保寧至武昌雖然可以走水路撤離,但怎麼說也有兩千餘離路程,若是沒糧食,這一萬餘人能走得出四川嗎?
“大帥高見,杭愛既然同意把四川讓給咱們,那四川府庫的錢糧不就是咱們平涼軍的嗎,咱們拿回自己的東西,本就是理所應當,又怎麼會惹人恥笑,末將這就去讓將士們準備。”
王光勇大喜,在平涼軍中,他和蔡元是堅定的反清主義者,因為這些年,他們在平涼同樣受盡了衣三捷的羞辱,尤其是他自己,因為是王輔臣的本家侄子,竟被衣三捷調到了伙房,足足當了七年的伙頭兵,這份屈辱,乃是他畢生難忘之恥,也是他接到王輔臣密令後,就斷然領兵響應的原因所在。
保寧城。
在收到王輔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