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3章 唇亡齒寒,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歸大人,茲事體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當日周昌招撫的前車之鑑,我家大帥不可能憑你一句話就招撫吧,要不這樣,你先回保寧,待咱們商議妥當,再回復你如何?你放心,在招撫之事未談妥之前,我軍暫不攻保寧。”
清廷招撫條件開出後,滕天綬就猜到了康熙很可能在南方遭遇到大麻煩了,不過他也沒有立時回絕歸允肅,而是提議容後再議。
歸允肅也是無奈,他此次奉詔招撫王輔臣,康熙已有明言,能招撫最好,若不能,也要拖住王輔臣叛軍,現在王輔臣允諾暫時不攻保寧,也算是一個好訊息了,遂辭了王輔臣,先返回保寧大營。
待歸允肅回返後,滕天綬隨即將自己的看法向王輔臣言明,並表示,可趁休戰之際儘快籌集入川大軍所需錢糧,同時派人至江南打探訊息,然後根據形勢,再決定是助明還是投清又或者是自立。
王輔臣深以為然,平涼軍相比於滿清和明廷還是太弱了,他起兵以來,雖然節節勝利,但兒子王吉貞在攻入陝西后,就被陝西總督哈佔擋在武功和乾州境內,再不得寸進,而南征大軍攏共不過兩萬五千軍,即便是拿下保寧,想再進取成都,也未必會籌集到足夠進兵的糧餉,因此他只能根據明清雙方的戰略對比,再做決定。
歸允肅和杭愛也很滿意今天談判的結果,因為根據時間推算,大清軍主力很可能已經和偽明軍交上手了,在這個節骨眼上,能穩住平涼軍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西線的戰事因為平涼軍的後繼無力,暫時延緩了下來,直到五月底,江南戰報傳到保寧後,這種平衡才被打破。
最先收到康熙御營被明軍困在鄱陽湖的是保寧清軍,望著斥候緊急遞送的江南戰報,四川巡撫杭愛驚的差點沒暈過去。四川布政使劉顯第也慌了神。
四川總兵餘化龍也被這訊息嚇住,呆在那裡好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清軍主力在鄱陽湖戰敗,大隊髮匪圍了武昌,倘若武昌再失守的話,那四川這一萬餘清軍便徹底被堵死在西南了。
“走,趕緊走,趁髮匪還沒拿下武昌前,咱們走夔東入鄂,若不然,就別想走了。”
餘化龍真想立即撤離四川,王輔臣叛亂那會,他就想走了,現在的四川可不是什麼天府之國,早就被吳周和大清打殘了,闔省人口不過一萬三千餘戶,真要是被困在這破地方,別說是保有成都,一旦失去了糧草補給,這一萬多綠營說不定立馬就散了。
“走?”
奉命入援的孫思克同樣也怔在那裡,餘化龍說撤離四川,他也動了心。只是沒有朝廷調令,就這麼走了,到了武昌,他怕成為朝廷洩憤的物件。
“再不走什麼時候走?等大明兵和王輔臣夾擊咱們嗎?....咱們現在走,好歹手上還有兵馬,手裡有兵,還怕朝廷問罪嗎?在這個節骨眼上,只要咱們不投敵,朝廷就得看咱們眼色行事。”
餘化龍卻是不管,若是大清軍勝了,他說什麼也不敢撤離自己的防區,可如今朝廷十餘萬大軍都被明軍包了餃子,根據他推算,大清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剩下二三十萬軍馬,而且很多都是地方駐軍,能調動的機動部隊恐怕也就十萬左右。
就這點兵馬,既要防備西北的王輔臣,又要抵禦江南明軍,自己這萬餘軍馬能回去,朝廷燒高香慶祝還來不及呢,又怎麼可能處置咱們。
見餘化龍拼命蠱惑著孫思克撤軍,杭愛急了,他是四川巡撫,有守土之責,又怎可一仗不打,就撤離轄區,連忙說道:“兩位將軍稍安勿躁,你們可別忘了咱們對面還有叛軍,若倉促撤軍,如果王逆銜尾追擊,那可怎生是好?”
聽了杭愛的話,孫思克也反應過來了,可不是麼,王輔臣的叛軍就在眼皮子底下,真要是撤軍,那豈不是把自個後背完全暴露在平涼軍面前了嗎,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