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2章 江陰設祭(上),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倫堂,妻與姐投井死。中書戚勳、諸生許用舉家自焚而死。諸生許王家,被清軍拘押時,“或有人勸曰:‘君故明一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義,豈論仕與不仕?公等復言。’”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嘆曰:‘我乃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臨刑神色不變。”
也正是因為江陰百姓的代代傳承,直至偽清康熙二十三年,江陰百姓對偽清朝廷依然奉行不合作的態度,他們不應清廷的舉,不當清廷的官,不上清廷的衙門,就連偽清官員選拔地方上的里正等村官都沒有人參與。
在萬眾矚目之下,抵達江陰忠烈祠的楚軍軍陣中又打起了兩面丈許長的白幡,分列在忠烈祠山門的左右兩側。
一面白幡上書:最爾群魔舞大千,腥風胡馬滿城前。孤垣堅守八旬日,遺澤流芳三百載。
另一面白幡上則書:為保家邦驅韃虜,甘將熱血灑江天。而今大地新猷展,可慰忠魂在九泉。
望著白幡上那兩首昭示著江陰抗清不屈忠魂的詩句,望著忠烈祠前連成一片的白色海洋,在場的江陰百姓無不痛哭涕零,他們等這一刻,等了快四十年了,現在,他們終於等到了。
江陰忠烈祠前近萬楚軍將士以隊為單位,排成了一列列整齊的方陣,只在山門的方向留了一道三丈寬的馬道。
馬道上,大明監國楚王殿下馬仲英親手捧著抗清英雄閻應元的靈牌登階而上,中書省右丞相金光祖和中書省左丞牛天宿分別捧著陳明遇和夏完淳的靈牌緊跟其後。
再後面的各級將左和內衛亦是捧著許用、戚勳等同在江陰殉國的英烈靈牌拾階而上,浩浩蕩蕩,有名有姓者竟有數千人之多,最後面則是一面有百十名內衛扛著的巨型浮凋,上面凋刻的正是江陰百姓抗韃虜的石刻,浮凋的正中間乃是馬仲英親筆手書“抗清英烈、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在馬仲英及隨駕文武大臣和內衛將江陰抗清英雄的靈位請進忠烈祠享殿後,扛著浮凋的內衛也已經把浮凋安放到了早就準備妥當的石制底座上。
請靈事宜完畢後,又有楚軍官兵將早已準備好的香燭等祭品供奉在享殿前的銅鼎上,還未等馬仲英出殿點上香燭,秦望山上空忽地烏雲密佈,然後竟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此時此刻彷彿上天也在為曾經的抗清英雄哭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