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1章 內聖外王和內王外聖,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仲英在崇明島考察水師、安排下一步戰略方向的同時,楚軍控制區域內的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廣和蘇松等地的舉人也陸續趕到了南都,準備參加大明光復後舉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
此次參加科考的舉人約有二千六百餘人,其中廣東、福建、浙江和蘇松等戰事不嚴重的省份有一千八百餘人,而飽受戰火摧殘的廣西和江西二省只有八百餘人,原本號稱“惟楚有才”的湖廣因為剛剛光復不久,只有長沙和衡陽等府有六十餘人參加。
這些參考的舉人中,只有一千人左右是此次各省鄉試考中功名的舉人,其餘的人都是清廷時期的老舉人,當然考中舉人的學子也不止這些,比如說,瓊州學堂就有三百餘人中舉,但其中有兩百三十人是透過內部關係中的舉,按馬仲英的意思這裡面大多數人都將留在廣西地方任職,來南都參加科考的瓊州舉子只有二十一人。
不過這也只侷限於廣西一省之地,其餘各省也都是因為剛剛光復不久,地方上計程車子還存了觀望的心思,並沒有參加各省鄉試,這也是文風鼎盛的江南只有一千多人中舉的原因。
此次恩科的考試內容,中書省已經擬定完畢,按太祖舊制,這次科舉考試共考三場,第一場考《四書》疑問,《四書》、《五經》本經義各一道(本經是指從五經中的《詩經》、《禮記》、《尚書》和《易經》、《春秋》這五項經義選一門專修);第二場考試,禮樂論一道,並作詔、誥、表、箋這些公文;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一道。等中試十日後,所有考生還需複試五事,分別為騎、射、書、算、律等五項,最後的殿試則考時務策論一道。
為了此次恩科,中書省右丞相金光祖特意跑了一趟崇明,他過來的目的就是想在考題上與馬仲英和牛天宿進行最後一次磋商。
“殿下,禮部擬定的經義考題是:內諸夏而外夷狄,臣以為很符合我大明當前面臨的形勢,殿下要是認為合適,臣就批條子,就按此考題出捲了,至於五經考題,禮部侍郎錢孺怡和刑部侍郎唐甄二人各執一詞,錢孺怡說用內王外聖,唐甄卻說當用內聖外王,臣以為唐侍郎所言甚有道理,不過錢孺怡代表的是江南士紳,故臣難以斷決,還請殿下定奪。”
顯然,主持科考事宜的金光祖對大明重立以來第一次科考還是很上心的,所出的試題也非常符合當前的形勢。
偽清入關四十餘年,其殖民統治不說深入人心,但在新一代的百姓心中,已經是天下正統,這也是很多漢官寧死也不肯剃辮蓄辮,重投大明懷抱的原因,而新立大明朝的第一屆科舉,便是以改變人心為第一要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內諸夏外夷狄!”這一句是出自西晉江充的《徙戎論》,其含義就是漢人要謹辨華夷之防,大明第一次科考,就拿這話作為科考第一場的考題,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告訴天下的讀書人,滿清朝廷其實是蠻夷所立,他們和漢人以及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本質上是對立的,華夏民族應該對他們充滿蔑視,而不是接受他們的殖民統治。
第二場科考的試題就值得商榷了內王外聖和內聖外王,聽起來只是調換了兩個字,其含義卻是大相徑庭。
“內聖外王”出自戰國時期莊子所著《莊子·天下篇》。莊子曾說:”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其意思就是對內行聖道,要讓天下百姓享受到朝廷優厚的福利,對外則行王道,凡是敢於侵犯大明者,或者有敢於傷及大明百姓之蠻夷,則必舉中原之眾伐之。
刑部侍郎唐甄一力堅持要用內聖外王為考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