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99章 兵臨南寧,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隆安急報,滇省明賊已經南竄龍州,其軍馬不下萬人。訊息至南寧,閤府為之震動,一時間南寧局面有如前年馬承蔭復叛。

“賊軍旌旗如林,所攜之兵員、弓刀、甲仗等不可計數,高舉大旗,光復南寧,若其軍與高州賊兵合流,天南糜爛矣!”

清南寧知府趙良璧在向隆安信使反覆求證之後,即令本府巡防營加強城防守衛,同時又向在南寧督辦高雷前線軍糧的廣西布政使黃國材報急。

黃國材是漢軍鑲白旗人,乃是清廷澄海公黃梧的本家侄子,吳三桂反覆後,耿精忠和鄭經聯軍攻破漳州,黃梧驚懼自殺,其家小被鄭經滅族。

康熙感念黃梧的忠心,遂抬黃國材入漢軍鑲白旗,讓其繼承黃梧的香火,並委以重任,僅僅八年就升到了從二品的廣西布政使。

趙良璧和廣西布政使黃國材商議後,認為南寧是天南重鎮,扼控兩廣,倘南寧一失,粵南高雷等州必然震動,屆時高州祖澤清必定信心大增,而盤踞在龍門島的楊賊也有可能起兵響應,整個天南局勢便不可收拾,現在唯有全力守住南寧城,方可穩定人心。

為此黃國材即以廣西布政使的名義向正駐節梧州督戰的簡親王喇佈告急,並飛書已經追至鎮安府的雲南提督桑格和剛剛抵達慶遠府的湖廣總督蔡毓榮,請二人速督師南下,解南寧危局。

只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無論是梧州、鎮安還是慶遠距離南寧都有二十幾日的路程,而高雷前線戰事緊張,一時半會肯定抽調不出軍馬,所以時下南寧最緊迫的事乃是自救。

故此趙良璧又令南寧府丞張皋謨、通判劉孔學、宣化知縣程藎等人立即發動城中富紳捐納錢糧,徵集青壯,加固城防。

南寧士紳本就攝於大清軍軍威,且族中都有子弟在知府衙門和知縣衙門任職,對突然殺到南寧的明軍自然非常抗拒,所以紛紛慷慨解囊,僅僅兩日就籌集糧食四千三百餘石,銀五萬兩,並徵發青壯六千餘。

此外還籌集了大量的物資,比如滾木、擂石、石灰瓶、猛火油等各種守城器械。

南寧城,三面臨水,地勢極其險要,城牆堅固,是易守難攻的重鎮,再加上留守南寧的巡防營營官張達本是郭義部下游擊,守城經驗豐富,城中府庫又存有大批軍械錢糧,光是藥子都有近十萬斤,城上還有四百門大小火炮。

且桂中和桂東還有大量援軍正在趕來,故張達對守住城池信心十足。

廣西布政使黃國材和知府趙良璧在巡視完城防後,同樣認為有此雄城在,就憑萬餘明賊,斷沒有可能打下南寧。

永曆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二,瓊州軍在繞過了隆安縣後,終於抵達南寧北城,並在城北青秀山建造了大營。

俗話說人一上萬,無邊無沿,馬仲英這次攻打南寧,不光動員了滅胡營和鋼刀營,而且還攜帶了廖進忠、王永清和高起隆三人所部的一千三百兵,此外還有三千六百餘輔兵,總兵力差不多有一萬兩千餘人。

“藩臺大人,張遊擊,賊勢浩大,這可是如何是好?”

趙良璧、張皋謨、劉孔學、程藎等人都是文官出身,哪裡見過如此場面,望著城下高高樹起的三丈白幡,望著白幡上“不開城,便屠城”,六個血淋淋的大字,皆是相顧失色。

黃國材畢竟是行伍出身,年輕時也和鄭軍交過手,仔細觀察城外明軍後,就是笑道:“諸位大人不要驚慌,賊寇雖眾,然並無攻城器械,我南寧城三面環水,北門部署有四百多門火炮,光紅夷大炮就不下三十位,賊不來還好,若果真攻城,自取死也。”

“藩臺大人說的一點不錯,末將仔細看過,城下賊寇雖然不下萬人,但著甲之士不足兩成,且沒有重型火炮,這樣的軍力,不過土雞瓦狗,末將不才,願率本部精兵五百,今夜出城偷營,必重創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