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4章 采石之戰(一),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是你們千總下令對長江開炮的?他怎麼說的,快告訴本將?”
喇布雖然在明軍水師尚未抵達前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事起倉促,還是有少數來不及撤退的清軍水兵被俘虜,蘇松水師左汛把總餘力就是其中之一,現在餘把總正跟狗一樣跪在潘學忠面前。
“回大將軍,我們千總說是賊寇……大明水師抵達,咱們要是什麼都不做,不好向皇帝交待,總兵單大人讓咱們對江放炮,再炸沉幾艘船,造成和明軍交戰的假象,要不然小的們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對大明天兵動手啊!對了,咱們開炮的同時,蒙古兵還分出了兵馬到附近的村莊燒殺搶掠,據說是要弄點首級,上報武昌行營。”
餘把總很老實,在潘學忠問話後,就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知道的全都一股腦地說了出來,然後將腦袋死死伏在地面上。
潘學忠啞然失笑,他怎麼也沒想到清軍開炮的目的竟是這個,沉吟良久,才顧謂左右道:“***心虛若此,安能不敗,傳令下去,著將***所遺之輜重轉運南都,本將要向殿下請命,速攻太平。”
聞得江北清軍士氣低落到如此地步後,馬仲英當機立斷,即傳令李漢明領兵進擊清廷設立在太平府的江南大營,並任命大嵐山義軍領袖陳文佳為楚軍第十五旅旅帥,領本部軍馬同行,此外,馬仲英還抽調了水師旅主力和兩萬閩浙綠營隨軍出征。
相比於江北清軍主帥喇布,統管江南大營的清安親王嶽樂卻有勇氣的多,自收到明軍襲取江寧的訊息後,從廣東一路退到南昌的嶽樂就知道自己不能再退了,為了鞏固江右防線。
嶽樂不得不把南昌的防務交給了賴塔,自己則和圖海統領剩餘的甘肅綠營和三千餘正藍旗滿洲兵移師太平,並著安徽巡撫徐國相緊急調兵修繕太平城防。
這一次嶽樂動員了幾乎所能動員的全部力量,在抵達太平後,就是令長江水師提督萬正色、池州副將胡守義,壽春總兵張朝禮等人領水陸大軍兩萬進駐採石磯,以為太平府屏藩,只待來年春暖花開,就要配合南下大軍進兵江寧。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距離金陵只有六十餘里,緊臨長江,背靠翠螺山餘脈,形勢極其險要,有江南鎖鑰之稱,欲守江南金陵,必固守採石磯。從長江北岸攻擊金陵,也必先攻破採石磯。
自三國時起採石磯一向戰事連綿。隋朝滅陳,就是從瓜洲渡和採石磯兩路進兵,宋太祖趙匡胤的滅亡南唐之戰,大軍也是從採石磯進逼金陵。南宋虞允文曾憑藉採石天險,以少勝多痛擊金主完顏亮的幾十萬大軍,迫使完顏亮移兵瓜洲渡而喪命。明太祖朱元章也曾統兵三攻採石磯,由此可見採石對於金陵的重要性。
所謂守敵必攻,攻敵必守,清軍囤兵採石,楚軍欲取太平,奪取長江的控制權,那就必須拿下采石磯這個戰略要點,而清軍欲進兵江寧,那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採石磯的安全。
原先明軍無有水師,駐守採石的長江水師提督萬正色也沒有把金陵的明軍放在心上,可自前幾日楚軍水師主力抵達的訊息後,萬正色就猜到了明軍很可能會趁冬季長江水流平穩之際進兵太平。
不過他也不懼,根據前方哨船回報,楚軍的主力戰船的數量和他麾下樓船的數量差不多,其餘小型船隻的數量,也相差不遠,大清軍還是以逸待勞,控扼上游,況且他駐防採石磯後,就命人在翠螺山臨江的區域修建了八座木浮城,並在木浮城向東的水域佈置了三條攔江鐵索,平時用絞索控制,若是遇到戰事,則可拉動鐵鎖,阻截敵軍船隊,已方便可利用翠螺山上的炮臺木浮城上的火炮,對來犯的敵軍形成火力覆蓋。
果然不出萬正色所料,明永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在金陵休整了十天左右的明軍水師終於在燕子磯拔錨起航直撲採石磯。
與此同時,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