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5章 目標銅山,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都督府行轅內,一副巨大的臺海地圖徐徐拉開,地圖上圈著數十個黑色和紅色的圓圈,正是福建清軍水師和明鄭軍水師的駐地,顯而易見黑圈代表的是清軍,紅圈則代表鄭軍水師。
但這卻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圓圈旁都標明著當地守軍和戰船的數量,尤其是清軍方面,甚至連兵力配置,糧秣數量,炮臺部署在哪個方向,有幾座炮臺,炮臺上有多少火炮都是一目瞭然,最關鍵的是這地圖上還用箭頭標註了清軍水師的進攻路線,每個方向有多少艘海船,指揮官是誰也清清楚楚。
地圖下方,楚軍水師旅旅帥楊延迪、副帥陳上川、黃世賢、參將王進、謝厥扶、遊擊潘學忠等人濟濟一堂,簇擁在馬仲英身後對著地圖指指點點。
自接受楚國公之封后,金光祖和牛天宿就建議修改軍號,畢竟瓊州只是一府之地,又偏居天南,如今大軍北伐在即,再用瓊州軍這個名號,格局上也說不過去。
馬仲英深以為然,遂決定以其封爵為名,曉諭全軍,將瓊州軍改名楚軍,水師旅自然也在修改範圍以內。
“大都督,清軍的部署以及進兵的方向,何以如此清晰,這裡面是不是有詐?”
水師旅各級將官對陳德至浙江之事並不過分清楚,更不知道陳德這次回返,不僅帶回了黃宗羲而且還帶回了閩浙總督趙國祚送來的福建具體軍情,因此在看到臺海地圖時,諸將都很是疑惑。
“情報不會有錯,據咱們的密探稟報,因浙江禁書桉以及鄭經新喪之事,康熙已經下旨,著福建水師東征,福建水師本有海船三百餘艘,大型戰艦一百三十艘,其水師力量是咱們的數倍,為防清軍福建水師南下,故本帥有意趁其東征之際,摧毀其水師,諸位將軍可有良策教我?”
海戰並不是馬仲英所長,即便是知道清軍的具體部署,他一樣要考慮水師諸將的建議,看看有沒有萬全的把握克敵制勝。
黃世賢道:“既然情報沒有問題的話,那根據地圖顯示,此次清軍攻臺,肯定是走銅山出發,然後兵分三路進兵澎湖,明鄭水師實力不亞於清軍,依末將之見,我軍莫如停船南粵島,待清軍和明鄭決戰之際再加入戰場,或能起到奇兵的效果。”
楚軍水師能用作海戰的戰船攏共不過一百五十艘,而且有半數以上都是裝備六門佛朗機火炮的二號福船,實力上和清軍水師以及明鄭水師相差甚大,正面交鋒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黃世賢統領清瓊州水師已久,雖然能力上略有不足,但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黃將軍所言甚是,本帥早前就說過,敵我差距甚大,且清軍一旦獲取,便有可能行船南下,直逼廣州,勢必影響我軍北伐大計,所以可趁清軍主力出海之際,偷襲清軍補給基地,現在福建方面已經探明,清軍主力正是從銅山出發,未知諸位有幾分把握拿下此地,摧毀清軍糧草輜重?”
銅山古城建於明朝。據銅山志記載,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章為了防禦倭寇騷擾,派江夏侯周德興至東山島,選擇險要之地,徵調雲霄、詔安、漳浦等地民工,臨海砌石,環山築城,號為銅山。
銅山古城建築完工後,在此設銅山水寨。銅山水寨與福寧鎮的烽火、福州的小埕、興化的南日、泉州的浯嶼,合稱閩海五大水寨,乃是福建沿海重要的軍事防禦要地。
延平王朱成功在福建舉兵抗清後,銅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金門、廈門一樣,成為了明鄭軍的主要抗清基地。
偽清康熙十九年,鄭經敗走東番後,堅持抗清三十餘年的銅山城終於丟陷,併成為福建清軍防備明鄭水師的前沿基地。
敵強我弱,欲殲滅清軍福建水師,顯然不能和清軍正面接戰,故馬仲英的戰略計劃就是襲破清軍在沿海的囤糧之所,切斷施琅軍的補給線,故爾銅山便是此次戰役的要點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