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0章 佈局朝鮮,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南雖是大明藩屬,但一直包藏禍心,鄭氏立黎氏為皇帝就是最好的明證,之所以格守臣節,其原因就是國內政局不穩,呈三國鼎立之勢,為了各自政權的穩固,他們才不得不對大明表示恭順,。
分裂的安南才是好安南,為了保持三國之間的平衡,故爾馬仲英提出了安南的捐納由鄭氏、阮氏和莫氏三家分擔,這樣既能令三家心裡平衡,又不會哪一家因為捐納太多,導致國力下降,被另外兩家吞併了。
“外臣多謝楚王殿下!”
不患寡、而患不均,聽到鄭氏和莫氏都要出錢糧後,範仁軒原本蹙著的眉頭頓時舒緩過來,連忙躬身對馬仲英行了一禮。
阮世宗和黎寵二人也只得躬身領命,這錢糧他們可不敢不出,明軍水師就停在崇明島,若是因為這點錢糧惹怒了楚王,誰知道大明會不會效彷清軍,也來個炮擊安南。
“諸位對我大明的忠心,孤感激莫名,府上已經準備了酒宴,今天就留在府上用膳,至於貴國和我大明的貿易,諸位可和牛左丞共同協商。”
範仁軒、尚禮等人到底是外藩來使,即便是各懷私心而來,但向人家要了這麼多錢糧物資,馬仲英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尤其是鄭氏安南,要不然他們提供了價值一百萬兩的錢糧物資,楚軍根本沒有機會重回南都,是以馬仲英還是決定留他們吃頓飯。
“外臣等多謝楚王殿下。”
聽到馬仲英留他們用飯後,範仁軒、阮世宗、黎寵、尚禮等人受寵若驚,他們來的目的就是結好大明,而現在大明實際上的掌控人就是面前的楚王殿下,能在楚王殿下的府上用膳,這豈不是說大明已經寬容了他們投清之事了嗎?
留牛天宿和于成龍二人接待安南和琉球的使臣後,馬仲英卻又把內衛統領周挺和二哥馬仲興召進了書房,安南使者的到訪,給他提了個醒,因為在遼東那邊,還有一個同樣心懷大明的藩國。
“朝鮮?”
在聽到馬仲英讓他派人去朝鮮聯絡後,周挺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雖然是獵戶出身,但加入楚軍也有兩年了,又充任內衛副統領,自然知道遼東那邊有個朝鮮國,他更知道朝鮮早在崇禎年間就投降了滿清政權,他可不認為脫離了大明五十年的朝鮮還會重新回到大明懷抱。
“讓你選人就選人,到江南的商賈中看看,有沒有精通朝鮮話的人,多給他點錢,孤會令禮部侍郎錢孺怡為宣詔使,你挑幾個機靈的隨他一起過去,記住了,到了皮島後,不要急於進入朝鮮國內,先派人和地方上的駐軍聯絡,在接到朝鮮國內通知後,再去他們國都漢城宣旨。”
馬仲英卻對周挺的質疑視若無睹,因為他知道歷史上的朝鮮君臣百姓從心底並不認同滿清宗主國的地位反而認為“丁丑下城”(朝鮮向滿清皇室遞交國書的日子)是朝鮮歷史上的恥辱事件。
…
自古以來,朝鮮國內一直都是以本國是“小中華”自居,如今淪為清朝的藩屬國,這令朝鮮軍民百姓極為痛心疾首,再加上清廷在經濟上的掠奪、政治上的欺壓和文化上的壓迫,令得朝鮮始終有著一股極為濃烈的思明反清浪潮,而這種思潮更是長期成為了社會主流。
明朝滅亡之後,朝鮮國內依舊視滿洲為“犬羊夷狄”,朝鮮君臣甚至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而國內則沿用繼續崇禎年號,尤其是在葬禮和祭祀等重大活動中,朝鮮軍民更是堅決反對使用清朝年號,反而一直用著明朝年號,一旦有人用清朝年號,便會被人罵做“家賊”。
除了在文化上反抗外,朝鮮方面更是進行過公開的反抗,朝鮮孝宗李淏在位時,直接便以光復大明為己任,曾意圖聯合南明、倭國一起“反清復明”,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備戰,可惜因永曆朝廷覆滅,最終未能成行。
到了康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