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7章 偽清還是有能人的,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啊……!”
聽到萬正色並沒有把握拿下采石後,康熙微微有些失望,其實剛才趙良棟說可在採石登陸,赴援太平時,康熙是動了心的,他甚至想利用南昌吸引住江西明軍,先拿下太平,救下嶽樂,然後直擊江寧。
“萬大人既然沒有把握拿下采石,那咱們還是走鄱陽湖,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在蕪湖登陸,解太平之圍,主力則直擊南昌,趁髮匪還未破城時,和賴塔內外交攻,先殲滅江西髮匪,如此無論是反捲湖廣還是東下江寧又或是直搗兩廣,我軍都可從容佈置。”
鄂扎還是一力要求走鄱陽湖進兵,當然,他這也不完全是為了替王總督首尾,而是根據戰場形勢做出的正確決定。
自古用兵之道,都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從實際來看還是需要兵馬為後勤補給開路。採石正好卡在東進大軍的補給線上,如果不攻克採石,選擇強行進兵,髮匪就可以利用採石的守軍,切斷大清軍的補給線。
倘若東進大軍補給線被髮匪切斷,又不能速下江寧,那這近十萬水陸大軍可就不得不退到揚州,那樣豈不是將長江一線的重鎮全都拱手送給馬逆,故爾,鄂扎認為欲取江寧,必取採石。
若拿不下采石,那唯一的選擇就是走鄱陽湖增援太平和南昌,先肅清江寧屏藩,再圖後計。
趙良棟張了張嘴,想要反駁鄂扎,但還是忍了回去,萬正色那廝都說了沒有把握攻破採石,那大軍果真順江東下的話,安親王和賴塔恐怕命就保不住了,上次在廣州折了成親王,已經令京師滿城人心不穩了,倘再折一個安親王,那可就朝野沸騰,趙良棟可不認為他能承擔陣喪滿洲親藩的後果。
見沒人反駁自己,鄂扎又繼續開口道:“聖上,太平距離江寧不過六十餘里,咱們只要解了太平之圍,那亦可以走陸路進兵,左右髮匪江南的主力就在太平,還不如在蕪湖登陸,和他們決戰,勝則江寧唾手可得,若不勝,也好早一天救出安親王。”
康熙思量來,思量去,還是認為鄂扎說的有理,遂開口道:“那也只能如此了,朕總算明白了太宗皇帝為何數次攻入京畿,而不打京師了,其原因就是有關寧軍卡在寧遠和山海關,傳朕旨意,著各軍上船,咱們走鄱陽湖進兵,諸位還有話說嗎?”
李光地進言道:“聖上,湖口關係到咱們的後路,當年朱元章就是將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困在鄱陽湖,這才有了明朝三百年基業,如今我水師主力轉進鄱陽湖,安慶方面只有五十艘樓船和部分小船,萬一髮匪趁機襲擊安慶、湖口,那我水師可就成了髮匪的甕中之鱉,若無水師,這近十萬大軍可就困在江南了,臣以為湖口這邊還需留重臣強兵駐守,方可保無虞!”
“李大人所言極是,所謂未預勝,先預敗,聖上,不管咱們如何進兵,退路一定要考慮好,奴才以為可在城外臨湖的天柱山佈防,與湖口城曾掎角之勢,如此,即便是髮匪水師突破安慶,咱們也能憑藉湖口防線守住水師入江的通道。”
鄂扎一力要求走鄱陽湖,佟國維卻隱隱有些擔心,雖然他說不清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小心駛得萬年船,謹慎一點總是沒問題的。
“那就依李愛卿,朕就讓天津鎮總兵藍理領兵五千駐守湖口,有安慶在前面擋著,髮匪水師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過來的。”
康熙從善如流,而且還特意挑選了一名悍將鎮守湖口,為的就是要確保水師退路的安全。
“聖上明見萬里,奴才、臣等謹遵聖命!”
見康熙留藍理守湖口,佟國維和鄂扎等人均沒有異議,因為這藍理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勐將。
藍理是福建漳浦人,自幼精練武藝。十六歲時,他曾獨鬥海寇盧盾並殺之,降其眾。因功升任建寧遊擊,十八年升為灌口營參將,康熙十九年,清軍攻金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