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君恩深似海,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貴陽知府劉曾是康熙十八年進士,初署湖廣辰州漵浦知縣,因素有才名,遂被湖廣總督蔡毓榮的看中,令其隨軍入滇,並負責轉運糧草,積功被康熙加為貴陽知府。
雖然劉曾現在也非常後悔,後悔自己被豬油蒙了心,要到貴陽來當這個知府,但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值此兩廣糜爛之際,偽周軍重出雲貴之時,劉曾認為他必須站出來,也應該站出來,拼將一死報君恩,也不枉費了十年寒窗,枉費了聖人教誨。
“唉,為國盡忠乃是我輩讀書人的本份,只是本官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啊!他們旗人都能為了性命藉口逃跑,我等卻在此坐困愁城。”
劉曾的凜然正氣令得建言投降的貴州按察使畢忠吉慚愧莫名,他也是讀書人,羞恥心還是有的,為避免尷尬,只得顧左右而言他,將皮球踢到了布政使柯鼎身上。
“他是他,我們是我們,貴陽乃是湖廣之保障,一旦有失,只恐湖廣糜爛矣,本官不管你們是怎麼想的,本官這就發動百姓,雖說城內現在青壯不多,但還有三四萬百姓,就是一人扔一塊石頭,也能守上幾日。”
劉曾恨恨地對楊雍建和畢忠吉行了一禮,義無反顧地帶著幾個隨從出了巡撫大堂,他敢硬懟畢忠吉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敢斷定貴陽總兵陳勝肯定不敢投降偽周軍。
陳勝為什麼不會降?因為他手上沾了太多偽周軍的血,陳勝雖然是偽周降將,但早在湖廣時就降了大清,當年就是他勾結桑格,賣了夏國相,以至於大清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衡陽府。
這幾年在貴州總兵任上,先是打遵義、安順,後又攻銅仁,斬獲偽周殘兵首級不下三千級,貴州省內因為他破家滅門的百姓更是數不計數,因此這貴陽誰都能降,唯他陳勝降不得,他若是投降,肯定會被偽周軍撕的連渣都不剩。
有陳勝這個天然盟友在,劉曾才敢硬懟畢忠吉,不過他也擔心楊雍建受不了壓力,生出賣國投降的心思,若是楊雍建帶頭投降,那可就不同了。巡撫大人發話要降,陳勝就算再不肯,他手下那幫兵丁肯定會動搖,甚至改為奉楊雍建的號令行事,畢竟他們都是大頭兵,偽周軍再怎麼清洗,也不會傷到處在最底層計程車兵身上。
“不錯,我楊雍建不過一介書生,但大清皇帝君恩深重,當年先帝在時,就對我屢次加恩,如今康熙皇帝更是加我為一省巡撫,所謂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如今賊寇臨城,我等不思如何剿賊,已是大大的不忠,又怎麼能輕言投降逆軍乎……只恨本官是個文官,不能馬上殺敵……痛哉!”
巡撫衙門內的一眾官員還有幕僚見楊雍建說的悲壯感人,又是一陣唏噓。
建言投降的畢忠吉見得闔城官員都似乎下定了決心,要和貴陽共存亡時,是更加羞愧,臉色彷彿被染過一樣,青一陣,白一陣、紅一陣,別提都難看了。
“撫臺大人,末將以為當立即開啟藩庫,把所有的庫銀和糧食拿出了,犒賞三軍,如此才有可能提振我貴陽的軍心民氣,亦能令將士們後顧無憂。”
見楊雍建下定決心,一直沒有開口的陳勝急忙建言,一幫人在這乾坐了半天,除了劉曾那狗東西做了點事,其他人除了自怨自哀,一個章程都沒拿出來,真是一群無能透頂的庸官,你就是哭上十天二十天,能哭走偽周逆軍嗎?既然要守城,那就趕快拿銀子出來,只要有錢,還怕將士們不肯賣命?還怕這城中募不到足夠百姓上城?在這嚎喪有個屁用。
楊雍建聽了陳勝要開藩庫的請求,卻是怔了一下,開口道:“陳鎮臺,你說的倒是輕巧,柯鼎正要把錢糧運走,本官就是想拿,又從哪裡拿?”
“他把銀子拿走了,咱們貴陽怎麼辦,撫臺大人,末將墾請您立即下一道手令,封鎖貴陽四門,要不然末將就是想守,也守不住這貴陽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