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章 貴陽告急,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仲英估計的不錯,在馬寶離開昆明後,巴思克和陳布隆遂令李沁領兩千土兵留守昆明,他二人則率雲南軍主力一萬八千人直擊貴州門戶曲靖,並以吳周皇帝吳啟華的名義曉諭清曲靖守軍,令其早日投降,否則大軍一至,雞犬不留。
曲靖,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珠江源頭,乃是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東與貴州省興義市毗鄰,南與文山州紅河州接壤,西接昆明市,北臨昭通市,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距省會昆明約兩百五十里。
聞得吳周軍殺到,清曲靖知府史颺廷誓死不降,並於珠江源一帶設定木城三處,妄圖憑險據守,然曲靖清軍基本都是由吳周軍殘兵組成,兵無戰心,將無鬥志,至巴思克兵至,竟一鬨而散,曲靖巡防營官李長青更是帶了三百多兵丁當場割了辮子,率部反正。
珠江源失守的訊息傳來,史颺廷只得率領殘軍退守府城,次日午時,瓊州軍兵臨曲靖城下,並於當日發動攻勢,城內清軍則受珠江源之敗的影響,士氣低落,兼之因滿清屠城事,又無青壯可以徵用,僅僅兩日,便有清軍主動開城,迎瓊州軍入城。
一心做清朝忠臣的史颺廷先殺妻,後滅子,最後一把火點燃了曲靖府衙,也算是替大清盡了忠,不過巴思克跟隨馬仲英已久,又如何肯放過史颺廷這個製造曲靖之屠的罪魁禍首,在入城後,即遣人廣造流言,聲稱曲靖易守之事乃史颺廷獻城投敵所至。
攻取曲靖後,巴思克即領兵即進,短短二十天便攻下了普安、安南、永寧,安順等地,兵鋒直抵貴州省城貴陽。
曲靖失守,偽周軍大舉壓境的訊息傳至省城貴陽後,貴州巡撫楊雍建、貴州布政使柯鼎、按察使畢忠吉、知府劉曾以及貴州總兵陳勝等人皆是大譁。
其原因就是貴州綠營都被雲貴總督趙良棟帶至滇西剿賊,偽周軍重新攻取昆明後,他們一直認為有趙良棟的兵馬在川南,昆明又被大清軍打殘了,即便是偽周軍要轉攻貴州,也未必能籌集出夠大軍支用的錢糧,而且普安等地守軍雖然都是巡防兵,但地形險要,只要憑險固守,偽周軍未必能這麼快殺到貴陽城下。
看著桉几上幾乎堆成了小山的敗報,貴州巡撫楊雍建就覺得腦殼疼的厲害,他知道憑貴陽守軍,打肯定是打不過了,守也未必能守的住,逃,他是不敢想的,大清律森嚴,地方封疆大吏畏戰棄土可是重罪。
“柯大人……為今之計,似之奈何?”
戰不得,守不得,逃不得,楊雍建無奈之下只得求到了貴州布政使柯鼎的頭上,因為柯鼎和他們不一樣,乃是旗人,是正兒八經的漢軍鑲紅旗的主子,雖然官職比他這個巡撫低,但人家畢竟是皇帝的奴才,有他主持大局,想來就是做錯了什麼,皇帝總要顧念一下自家奴才的性命吧。
“咱們貴陽的兵馬,基本上偽周降兵,守肯定是守不住,但不守的話,朝廷肯定會問罪,聖上本就因昆明失守的事動了怒,咱們再棄守貴陽,那豈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嗎?所以咱們守不住也要守,要不然,誰也無法承擔聖上的怒火,降肯定是不行的,咱們的家小可都在中原呢,若是投降,豈不是累及家中老小……唉……!”
貴陽兵不過三千,青壯人丁又早就被大清軍徵發一空,楊雍建無計可施,柯鼎又何嘗不是,不過他也是人精,在言明瞭棄城逃跑的後果之後,又開口道:“楊大人,本官還有一事回稟,雲貴總督趙大人早就傳信,要本官立即把貴陽的糧秣轉運四川,如今廣西兵已至滇桂邊境,下官軍務在身,就恕不奉陪了。”
“啥……?”
楊雍建和畢忠吉懵了,你這是奉命轉運糧草嗎?你他孃的這是藉故逃離貴陽吧,你走了,咱們怎麼辦?
“本官忝為貴州佈政,如今逆軍猖亂,本官自然有義務親自至滇桂前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