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大獲豐收的秋天,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畝產六石稻穀,這個成果要是能夠推而廣之,這絕對促進人口的爆發式增長。
歷史上明清兩朝,人口突然暴增,就是因為長江流域,水稻收成提高,從而減少了饑荒,這才讓華夏人口迎來了暴漲。
這才有了後來的江南富甲天下,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
秋收結束,劉儼在縣衙聽取了秋收成果。
“啟稟大人,今年我縣糧食豐收,百姓家家有餘糧,百姓們都在詢問收糧價格。”
“敢問大人,按多少價格收購為宜呢?”
往年百姓都只能勉強度日,可沒有餘糧出售。
所以官方的價格都是三百五十錢一石,用來收購豪族手中的餘糧。
劉儼聽完縣丞李季之言,遂看向門下掾吏張同。
“張掾吏,今年荊州糧價如何?”
張同負責對外銷售精鹽,手握荊州八郡銷售路線,還有與廬江、豫章、許昌方向,他現在也開拓出了一定的銷售路線。
因為夏口出產的精鹽,在上層世家貴族眼中,那可是奢侈用品。
現在夏口出去的雪花精鹽,因為產量有限,價格已經炒到三百錢一斤。
而普通的粗鹽,則僅僅只有六十錢一斤。
“回稟明公,今年江陵、襄陽風調雨順,糧價趨於穩定,市場上價格維持在四百錢以內一石。”
張同拱手一拜,恭敬的說道:“今年荊南四郡,頻發暴雨,很多地方顆粒無收。”
“市場上的糧價已經漲到六百錢一石,預計到年底應該會漲到七百錢一石。”
“你可有把握?”劉儼立即嗅到裡面的商機,沉聲詢問道。
“八九不離十。”張同點頭之餘,遲疑道:“不過,荊州的糧食向來控制在荊襄大族,蒯家和龐家手中。”
“我們要想要分一杯羹,只怕會得罪兩家。”
“你的擔憂不無道理。”劉儼對於張同的謹慎,表示贊同。
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慫了,當下他不動聲色看著張同,淡淡的道。
“要是利用水師船隻,把糧食運送到荊南,不知道這個冬天,咱們能賺多少錢?”
張同略作沉思,暗自計算了一下。
“低價購入,高價售出,再以水師船隻護送,減少損耗,少說也可以賺兩千萬錢。”
“就算咱們只分到三成份額,也可以賺五百萬錢。”
“幹,他孃的,這筆買賣咱們必須幹,憑啥子這麼大的油水,人家吃肉,咱們喝湯都不行?”
劉儼聽到一個冬天,販賣糧食可以賺五百萬錢,當場就拍案而起。
“玄之說的不錯,現在我們雖然不能公開跟劉表,黃祖叫板。”
“但插手一些買賣還是沒問題。”
甘寧挺身而起,沉聲道:“我手下軍司馬婁發,就是長沙郡人。”
“咱們以討伐長江水匪之名,把糧食往荊南販賣,我倒要看看,那個不開眼的敢阻攔。”
“有錢咱們不能不賺,只要有錢了,咱們就可以招募更多的流民,加快建城速度。”
徐盛也沉聲表示附和。
“張同,這事就這麼定了,明日開始,準備收糧。”
“甘瑰,你支錢給張同,順便跑一趟鄂城,告訴你岳父蘇郡尉,這筆買賣咱們算他一份。”
“李縣丞,丁主薄你們帶衙役協助。”
劉儼大手一揮,被點名的眾人,紛紛拱手道:“諾!”
正事商討結束,劉儼揮退眾人。
只留下甘寧和徐盛二人,劉儼近來用糯米,自己親手釀造了一些米酒。
準備讓二人品嚐一下,劉儼不懂釀造白酒的蒸餾技術,但農家的米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