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水先生00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回 不得不說幾句話 覺悟之後去牽掛,創世紀之東遊記,鏡水先生007,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狹義的物質。“衡”,有平衡、均衡有序的意思。《論衡》認為:天地乃一氣所化,按照一定的規律執行,並在一定階段打破平衡再形成新的平衡。它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

這個觀點是對當時君權神授、人定勝天的有力反駁。貪官在一定階段只注重得,卻不知道打破了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的平衡,後面面臨的是加倍的失與敗。唯利是圖的商人為了謀取利益無所不用其極,自己可能一時富貴了,但到了子孫這裡可能會一敗塗地。

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要從道法自然的角度以原點思維看待物質利益。面對物質誘惑時,一定要明白:得與失只是自然在平衡中的一個短暫過程,而非結果。結果必然是迴歸平衡:雙手空空的來,雙手空空的去!物質利益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便利,生存的目的達到了,物質利益由道而舍,為正而爭。把主要精力放在付出和奉獻上,得到的自然大於付出!

關於精神修養:

道法自然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啟發很多。上已敘及,大道的本質是回到事物本來的樣子。人本來是什麼樣子?人是天地造化、五行滋養的產物。生而為人,死而歸天,迴圈往復。但這個前提是人心純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當人在物質誘惑面前不能自已之時,往往會誕生惡的種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智者千慮,尚且必有一失。當我們在過失面前明白自己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時,自然就有了改過自新的勇氣。“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古人的教誨很明晰,犯了錯誤及時回頭,而不能用幾個新的錯誤去掩蓋,否則會陷入惡性迴圈,使自己萬劫不復。

俗話常說修心養性,這裡有個先後過程。性,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因為“性相近、習相遠”導致了每個人“心”由於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識,不同的境界,不同的道德修養程度而顯現出自己的不同,所以說人心叵測,就是這個無法衡量的深度。

只有透過不斷修正自心沾染的塵垢、習氣,在人生的長跑中不斷糾偏,才能迴歸自己本性。

關於正確看待生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裡說的是肉身的死。不管你能不能看到靈魂歸於何處,但精神是永恆的,特別是“重於泰山”的死。

我們經常聽說各種精神,中華民族是從來不缺乏精神的民族。像近現代以來的張思德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這些因公殉職的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流傳下來,你能說他們死了?很多還活著的行屍走肉能與之相比較嗎?有些人儘管活著,實際上已經死了!

從道法自然的角度來看,他們確實透過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人本來應該有的樣子,並把這種精神流傳給後人。肉身的生與死是時空和因緣轉換過程中的產物。

生死無常,時光短暫,即使不是人人都能做出重於泰山的事,但也要力所能及的做自己擅長的並有益於國家、社會和他人的事。倘如此,死而無憾。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又有詞為證:微博觀人言勇,微心理念低平。微遠心胸為性命,微浪酥雲入禪清。看誰能道成?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沒有饑荒、沒有病痛,若不及時秉大道之理、行大道之義,實乃枉此一生!

:()創世紀之東遊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破天際

緣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