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耙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證券業黃埔軍校(1)內幕,凡三的財富蛙跳,釘耙撈月,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培訓班上課累歸累,但授課者不是證券業知名專家教授,就是金融監管機構中高層官員,因此,課堂上乾貨滿滿,讓學員們大開眼界,學到不少東西。
課堂上,國家計委的專家們,一語道破證券投資的根本,不是資金,是產業。
那時候,絕大多數炒股的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資金與籌碼的博弈,很少有人去考慮股票背後的產業價值。
而這些專家,幾乎都參與了國家級產業規劃的編制,他們對行業發展與公司成長的分析邏輯,與凡三先前的認識有很大不同。
課堂上,監管部門的官員們一針見血,每條法規出臺的背後都倒下了一批大佬。
這些官員,本身就是有關證券政策法規的調研者、起草者,他們結合現實講了許多事例。
這些案例,讓凡三醒悟到:初生的證券業可謂是野蠻生長,其實沒有什麼路徑可以依循,就是靠著先行者們趟地雷才有了後來的路。那時候,先鋒幾乎約等於先烈!
不過,這個培訓班畢竟是證券業內部培訓,也不能全玩虛的,因此,證券操盤實戰也是重要內容。
為此,經紀班班主任王健,特邀投資班一些知名操盤手,來班上與同學們交流,王彪、蔡森、李翰、冉東等人都曾來過。
主題策劃、標的選擇、關係疏通、資金籌措、籌碼收集、倉位佈置、指令下達、節奏把控、輿論配合……
開盤、收盤、掛單數量、買賣訊號……這些盤面語言,實戰細節,不是一線人員很難說清道明。
之前,凡三眼裡的K線走勢非常單純,對上市公司的公告資訊也是字面瞭解。
這些大佬們的現場解盤,讓他明白,K線走勢裡原來有這麼多騙線,公告資訊背後還有這麼多名堂。
為了控制盤面,主力要為上市公司設計重組方案,尋找併購物件。為了扮靚利潤,莊家甚至要直接給上市公司輸血。
即使是內部關門交流,這些大佬依然只是點到為止,核心內幕根本沒有涉及。
坐莊是個高風險活動,裡面有許多灰色地帶,不要說這些一線操盤手,即使金盆洗手、淡出江湖多年,那些核心細節也很少被洩露出來。
這次培訓的3個班,人氣最旺的自然是投資班。
這裡面,大都是各大證券機構裡負責投資的核心人員,更不要說像王彪、蔡森、李翰、冉東這樣的圈內大佬。
蔡森、李翰與王彪很熟,他們也住在3樓,業餘沒事就到309 房間串門。李翰看上去高瘦精悍,衣著講究;蔡森看上去憨厚敦實,衣著隨便。
令其他班學員氣餒的是,這些人非常低調,倒不是故意裝逼,而是長期行為習慣使然。
不過,這些人在課堂討論時還是比較活躍。
有時候,凡三會從經紀班悄然溜出,跑到投資班蹭課。聽了幾次課後,大致知道了目前市場主力大致分成三大流派。
第一派深耕細分產業,注重尋找與挖掘具有護城河的上市公司。他們認為,只有找到並長期持有這類公司,才能真正跑贏市場,取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這一派以冉東為代表的江浙機構為主。這些機構中不少投資者都是企業老闆,他們比較看重上市公司的產業屬性及市場價值。
第二派喜歡資產重組。他們認為,經過95-97的大牛市行情,除了一些大白馬,有持續成長價值的公司很少,只有透過資產重組,改變業務結構,上市公司才可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
這一派以李翰為代表的南方機構為主,包括長江以南多家地方機構也是追隨者。這些機構喜歡短炒,只有烏雞變鳳凰的重組題材,才最有號召力,便於拉昇股價與趁機派發。
第三派注重打造平臺。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