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論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亦或是戶部尚書總督倉場,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職務,斷不是聖旨一下即刻上任那麼容易。在上任之前,高務實還需要先回兵部交卸工作。
高務實在兵部雖然是左侍郎、堂上官,但他的工作相比較“兵部四侍郎制”下的另一位左侍郎石星而言,還是要相對“簡單”一些,因為石星算是“協助尚書抓全面”,而高務實專管京營。
但高務實的這個“簡單”只是工作範疇相對單一,實際上京營的那攤子事,任誰都知道很不簡單。
尤其是在高務實親自主導了京營改制之後,這種“不簡單”就更加了得。如果高務實沒有做出安排和交待,新的戎政侍郎上任只怕摸頭不知腦,沒有幾個月時間下來,連門道都搞不清。
不過,戎政侍郎這個缺朝廷暫時還沒有議定人選,所以高務實目前只能先找梁夢龍來交卸工作——石星也已經得到聖旨,頂上楊兆致仕後工部尚書的缺去了。
高務實這一卸任,有很多人比他還著急。戚繼光和禁衛軍一干將領立刻派人到兵部打了報告,得到准許私人進京的批准後,全跑來兵部瞭解情況;朱應楨、張元功等一干靖難系勳貴忙不迭遞了聯名拜帖,說晚上要去昭回靖恭坊拜見司農,甚至連一直身體不好的定國公徐文璧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也難怪他們著急,高務實“分割京營”之後,京營分為後勤和作戰兩個部分,雖然名義上依舊是聽從五軍都督府的統轄和兵部的指揮,但畢竟是“各自為政”了,雙方對目前的情況也都非常滿意,並不願意再次變化。
如今高務實要調升戶部尚書了,這京營的制度在新任戎政侍郎的主持下會不會出現變化,他們當然很是焦急,怎能不提前做點準備?
戚繼光與高務實是多年的老交情,當然不會因為高務實卸任戎政侍郎就出現什麼態度上的變化。恰恰相反,他對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大司農越發恭敬,在拜帖上的落款又改回了“沐恩門下走狗小的戚某頓首敬拜”。
戚司令都這語氣了,禁衛軍其他將領的拜帖更不必說,那真是一個賽著一個謙卑,又一個賽著一個親熱。
高務實明白這拜帖再次改動自稱的意義,戚繼光和一干將領這是擺明了自己依舊是腦門上貼著“高”字的,不會因為高務實的職務變動就有什麼變化。
這是個聰明的舉動。
高務實是升調,又不是被迫致仕了。他作為文臣,位進一品(太子太師),離入閣這個文官們人人嚮往的地位也更近了一步,最關鍵的是,如今他才不過二十五歲!
戚繼光等人完全敢做一個預想:只要朝廷對察哈爾的決戰按計劃進行,以目前朝中“文帥”們在皇上心目中的的地位來看,這一仗十有八九還得是高務實領兵。那麼,一旦戰而勝之……這輔臣之位還不是唾手可得?
彼時的“高閣老”極有可能尚不及而立之年!
這太驚人了!
要知道,如今的內閣可不是早年的內閣,解縉當年三十二歲為閣臣,三十三歲為首輔之故事並不能套用——那時候的內閣不過是皇帝的私人幕僚,可如今的內閣是什麼?大抵相當於唐時的政事堂,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本來內閣的設立,一方面是因為皇帝忙不過來,另一方面也是皇帝想要用內閣來牽制六部,與六部分權。當時成祖恐怕並沒有料到有今天這一幕:內閣全面壓制了六部。
高務實如今已經是戶部尚書,如果按照早年間的傳統,他就沒法入閣了,但按照近幾十年的習慣,則意味著他離入閣很近。這其中的制度和習慣變化,很有必要說一下。
自內閣初建的永樂時期開始,一直到弘治年間,六部尚書與其之間就從未有正式的遷轉情況。這種相互之間的對立在內閣成立初期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