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戚繼光車營,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戚繼光的行軍不慢,但也談不上多快,不過明軍普通步兵的行進速度而已。
但這不是因為戚家軍懈怠了,而是由於戚繼光此次出戰帶上了車營。
不談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只說明代車營,最早似乎應該追溯到曾銑。
曾銑死後,車營戰法第二次被正式提出並加以操練,則出自於當時被調任去山西的俞大猷之手,俞大猷對車營做出了許多改良,對於很多細節都做出了改進。
俞龍戚虎,殺人如土。俞大猷調離北疆,戚繼光又北調了,而且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車營之上。
個人性格對於將領的作戰風格是很有影響的,比如馬芳性格剛烈,因此敵軍騎兵強,他就越要“以騎制騎”——你行我也行,我甚至還要比你更行。
而戚繼光則不同,從他做官做人的風格就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能審時度勢,不跟大環境、大風向較勁的人,他更喜歡因地制宜,以現有條件為基礎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有條件是什麼?對倭寇,他強調小規模精兵的作用,創造了鴛鴦陣,從此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對蒙古就複雜多了,因為蒙古人在騎兵上的先天優勢過於巨大,大明怎麼看都只能先立足於守,然後才有機會立足於攻。
蒙古和大明之間,如果要做一個類比,就彷彿蒙古是一個輕量級但靈活性極高的拳手,大明則是一個重量級但靈敏性欠佳的拳手。
理論上來說,大明可以承受蒙古一百拳而不倒,而只要擊中蒙古一拳,就能把蒙古打得十年八年緩不過氣來。
但問題就在於,事實上蒙古的靈活性強度已經嚴重超模,堪比外掛選手,大明結結實實吃了一百拳,但就是打不到人家那一拳。
大明的身體素質擺在那裡,讓戚繼光做教練,他也沒法給你脫胎換骨,把弱點補強。只能想辦法繼續加強優勢,爭取讓大明也在某個方面出現超模。譬如說給大明穿一套重甲,且這套重甲還帶刺,這樣的話,任憑他靈活性再怎麼超模,蒙古人也不敢輕易出拳了。
所以,就有了大修邊防,建造數以千計的空心敵臺這件事。
但是就像拳擊比賽一樣,想贏的話,不光是你站得住就完事,你還得把人家擊倒才行,因此戚繼光一直在思考怎麼擊破騎兵這件事。
高務實這些年跟他私下通訊的次數不少,其中向他提出過一個名叫“空心方陣”的戰術設想。
戚繼光早已知道高務實的腦子裡會經常冒出一些看似瞎扯、其實絕妙的點子,對他的提議從來都是相當謹慎的審視之後才會做結論。
於是戚繼光花了足足兩年多的時間來試驗這個“空心方陣”戰術的實用性,最後他的結論有幾點:
首先這個戰術只適合於悍不畏死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要擁有以簡單的刺刀加滑膛槍,面對騎兵衝陣卻絲毫不出現動搖的嚴苛軍紀,否則以看起來有些單薄的兩到三列陣線對抗騎兵衝陣,光是心理壓力就能讓一般的部隊出現崩潰。
其次這個戰術對火力的要求很高,用高務實的表述方式來說,就是對“單位投彈量”的要求很高,否則沒有足夠的火力,空心方陣計程車兵就算不因為畏懼衝陣而崩潰,也無法對敵軍造成足夠的殺傷,進而使之畏懼、膽寒,不敢一戰。
最後就是這個戰術要求自身處於擁有火炮優勢的一方,否則如果是對方擁有火炮優勢,幾輪炮擊下來,被動挨打的空心方陣就毫無意義了。當然,這一點看起來問題不大,蒙古人難道還能取得火炮優勢?開什麼玩笑,那就成了當初蒙元開國時期橫掃天下的情況了。
精兵有沒有?有,但戚繼光訓練了這麼多年,基本練成的精兵也就是薊遼、宣大、陝西等鎮的部分精銳,而且由於戚繼光只是在練兵時期能夠管束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