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圩一)板蕩識誠臣,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如漢文帝即位後,對朝政加以整治,就下詔廢除了誹謗妖言罪。他還在詔書中特意解釋,說朝廷設定有進善言的旌幡和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的木牌,其作用就是讓進諫者暢所欲言,討論治國平天下的事。

然而現在的法律卻規定議論是非會被當做傳播荒誕不經的言論,並以此治罪,這會使得群臣無法將心裡的話說出來,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這是不可取的,因此他要廢除這一條規定。

另外,漢文帝還在詔書中針對百姓解釋說百姓有時互相邀約集結詛咒皇上,官吏認為這是大逆不道;倘若他還有別的言論,官吏又認為他在誹謗。然而漢文帝認為,這只是因為小民的無知,因為無知而被判死刑,他認為這很不可取。

到了詔書末尾,漢文帝還特別強調“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即對他們不予治罪。可以說,漢文帝的陵寢連綠林赤眉都不敢去挖,那的確是有原因的。

至於最後王家屏所說治理謠言“最善者,則莫過於‘聽歌謠於路’。”這法子也是漢朝的舊法。

這裡說的其實是透過採納謠言中的民意,來對腐敗進行打擊。據《三國志·魏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的《魏書》記載,漢靈帝時期曾下詔“敕三府舉奏州縣政理無效,民為作謠言者免罷之”,意思是讓三公舉報政績太差以至於使老百姓作歌謠批評的那些官員,並對這些官員予以罷免。

顯然,這就不同於秦朝對待謠言嚴苛的制度,漢朝的做法是絕不能一棒子打死,反而要將其視為了解社會的一面鏡子。因此在漢代,“舉謠言”就成為地方官一個重要的職責,朝廷規定官員們需要做到“聽歌謠於路”。

總而言之,王家屏這番話的意思就是當朝者面對謠言,首先自身需要端正態度。

謠言的瘋傳勢必會讓人人心惶惶,使社會動盪,這是母庸置疑的。但是面對這種情況,執政者如果能做到端正言行,冷靜下來了解謠言產出的基礎,然後向百姓認真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則謠言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比如說漢成帝時期,由於當時經常發生的地震、大水、日食等現象,民間也是謠言四起,但成帝對此沒有嚴厲打擊,反而先做了一番自我反省,然後端正自己的言行,罷斥了一批不作為的官員,同時改良政治,並派官員巡行天下,向百姓說明情況。

最後結果呢?是在消除謠言的同時,也對社會治理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就是非常好的先例,也正因為漢朝在這方面表現很好,所以王家屏將漢朝“聽歌謠於路”的應對謠言之法作為“最善者”。

朱翊鈞也沒料到自己這番話居然引來一頓教訓,更壞的是他還不好反駁這頓教訓。他本來是打算先拿出架勢鎮住閣臣們,然後再施以君恩,讓閣臣們服服帖帖接受“今日之事不過是一場意外”的結論,回頭他們出了皇宮便能壓制外廷與民間議論,最終把鄭皇貴妃在此事中可能存在的嫌疑給摘掉。

沒成想,他的計劃雖然看起來沒問題,可惜王家屏根本不吃這套。王家屏這個首輔雖然做得頗有些光桿司令的慘澹,但他的性格卻很強硬——尤其是在“道德治國”這個程朱理學最為堅持的層面。

這就好比是唱歌,第一句就跑了調,後面還怎麼唱下去?

朱翊鈞心裡大為光火,卻又一下子找不出補救之法,不禁氣得眼前一陣發黑。

他兩邊太陽穴突突連跳,強壓著火氣再次掃視了眾輔臣一眼,見幾乎所有人都是一臉嚴肅,彷彿現在他這皇帝如果不聽勸,最遲明日一早就要天下大亂了一般,更是讓他氣不打一處來。

不過,既然是“幾乎”,那就是還有例外。朱翊鈞發現,高務實雖然也面色嚴肅,但同時卻眉頭深皺,一臉擔憂地看著的左手。

朱翊鈞這才想起來,自己左手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