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劍指東瀛(七十)請臨漢陽,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乎都是以家丁為核心中堅,配合從衛所抽調的部分精銳形成一支機動兵力進行作戰。

高務實說要推薦張萬邦為平壤總兵,這就有個疑問了:張萬邦本部固然戰鬥力很強,但將來在朝鮮設立的衛所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恐怕抽不出什麼“精銳”來吧?

畢竟看看貞陵之戰就知道,三萬朝鮮“精銳”,九打一的正面對決之下,給張萬邦部造成的損失居然兩位數都沒到。

不過這就是要讓張萬邦當這個總兵的原因。

眾所周知,原歷史上的南明其實不是被清軍打垮的,而是被投降了清軍的前明軍打垮的。那些投降清軍前一打仗就望風而逃的前明軍,在投降之後一個個戰鬥力飆升,常常讓人忍不住想:“以前沒見你們這麼能打啊?”

為什麼?就兩點:一是當時的清軍不像明軍那麼腐敗,基本能保證投降士兵也有飯吃;二是作戰之時都是八旗壓陣、降軍在前當炮灰。

第一條因為現在有高務實在,暫時不必去說了,主要說第二條。提問:前明軍為何只要有八旗壓陣就會變得很猛,完全不像以往那樣拉胯?

因為他們以前試過多次,是真打不過八旗,所以一上戰場按例被清軍派出打頭陣之時,其心態都是:“往前進攻說不定能撿點功勞,但後退一定會死”,於是被迫“一往無前”,自然就總能“狹路相逢勇者勝”了。

高務實認為,經過貞陵之戰的震懾,朝鮮人——無論官、軍、民哪一類人,都應該對張萬邦這個名字有了足夠的敬畏。所以,只要有張萬邦率領本部壓陣,朝鮮軍不敢退只敢進,那就算是一群綿羊也能打出狼群的威風來了。

當然話說回來,朝鮮經過此戰之後,尤其是當日本敗退之後,他們還有多少上戰場的機會這個不好說,如果政治方面的舉措成功,也許張萬邦留在朝鮮的主要任務就只是單純的震懾也說不定。

聽完高務實的解釋,高家叔侄三人明白了過來,也都認為這個安排不錯。事實上張萬邦過去立下的兩次大功都很關鍵,要不是此前總有人功勞、資歷排在他之前,他現在早已配得上一個總兵了。

再有就是……張萬邦是宣大系將領,是高務實的嫡系,他將來若能坐鎮朝鮮,那朝鮮方面就又成了實學派輻射之地了。

既然內部商議妥當,高務實就讓高務正、高務若兄弟二人去草擬他上奏皇帝的疏文,以及給張萬邦寫回信。高杞也沒了事情,便也告辭離去,說打算找藤堂高虎瞭解一下大坂城的構造。

他三人剛離開沒多久,高杞卻又回來了。高務實詫異道:“大坂城號稱是超越了小田原城的如今日本第一雄城,禹服這麼快就問清楚了?”

“叔父,不是大坂城的事。”高杞匆匆而來,雙手呈上兩封書信,道:“是朝鮮王和李山海的書信,侄兒已經先看過了,都是說權慄此舉及失敗影響重大,希望叔父能親臨漢陽處置。”

高務實微微眯起眼睛,想了想之後才接過書信看了起來。

李昖和李山海的書信內容其實差不多,說的主要事情都是剛才高杞總結的。不過,這兩位的出發點可能有所區別。

李昖的信中只是有些惶恐,字裡行間透露著對這件事發生之後皇帝陛下的態度充滿擔憂,看起來主要是怕皇帝震怒於他這個朝鮮王居然控制不住臣下,導致朝鮮軍居然敢對大明天兵不敬, 簡直倒行逆施。

李昖的主要訴求大概是希望和高務實趕緊見一面,最好能說動高閣老幫他美言幾句,至少要撇清他在這件事之中的關係——御下不力總比居心叵測好啊,萬一皇帝陛下認為這件事是他李昖在幕後操弄,那可就麻煩大了。

而李山海信中的意思則明顯不同,他的意思是經過這件事之後,朝鮮朝廷上下都受到了驚嚇,有的人是震驚於明軍的戰鬥力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