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朝歸倭附(一)難在不徵,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明朝外交的成果。

於是,洪武五年五月,太祖以明州天寧寺僧仲猷祖闡和南京瓦官寺僧無逸克勤為使臣,留學明朝的日僧椿庭海壽和杭州中竺寺藏主權中巽為通事,護送使臣還國,前往日本。

不止這一次,前前後後數次明使前往日本,主要談的都是海盜侵擾。但當時日本正值南北朝時期,明朝聯絡上的是南朝的良懷,他其實無力解決海盜問題。

洪武九年,《明實錄》記載:“日本國王良懷遣沙門圭庭用等奉表貢馬及方物”,太祖以表詞不誠,又一次詔諭之,觀之內容,歸根結底還是對於倭寇海上侵擾問題耿耿於懷。

自洪武七年五月祖闡、克勤出使歸來,六月日本遣使貢獻,遭到卻貢,原因是沒有表文。可見祖闡、克勤出使表面上是成功的,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改善關係。九年四月貢,以表語不誠,卻貢;接著五月卻日本商人貢獻。

這說明太祖的意圖主要是建立官方外交關係,並不在於貢獻方物。洪武十二年太祖接納了日本國王良懷遣使貢獻,似乎事情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次年,卻發生了“日本國遣僧明悟、法助等來貢方物,無表,止持徵夷將軍源義滿奉丞相書,辭意倨慢。上命卻其貢”之事。

這下子,朱元璋怒了。這一年十二月,太祖詔諭日本國王,曰:

“曩宋失馭,中土受殃。金元入主二百餘年,移風易俗,華夏腥羶。凡志君子,孰不興忿。及元將終,英雄鼎峙,聲教紛然。時朕控弦三十萬,礪刃以觀。未幾,命大將軍律九伐之徵。不逾五載,戡定中原。

蠢爾東夷,君臣非道,四擾鄰邦。前年浮辭生釁,今年人來,否真實非。疑其然而往問,果較勝負於必然,實構隙於妄誕。

於戲!渺居滄溟罔知帝賜奇甸,傲慢不恭,縱民為非,將必殃乎!故茲詔諭,想宜知悉。”

詔諭中充滿了指責,其中最重要的罪責莫過於“君臣非道,四擾鄰邦”。於是,一個完全沒有誠信的印象深刻形成,難怪要卻貢,也就是絕交了。

到洪武十四年,還是日本國王良懷,派遣僧人如瑤等貢方物即馬,這一次太祖有兩通以禮部名義給予日本的文書,並從此與日本斷絕了交往。

這兩通文書,一為《設禮部問日本國王》,一為《設禮部問日本國將軍》。兩通外交文書均以指責為主旨,標誌了明朝與日本的官方交往的戛然而止。

尤其是後一通,在表達對於“日本君臣縱民為盜,四寇鄰邦,為良民害”的強烈不滿的同時,表露了征伐之議在明廷的出現。然而此議卻被太祖以“生民何罪”而否定。

雖然責問中明顯帶有以戰爭威嚇的意味,但高務實後來查諸史籍,發現太祖僅是以語言威嚇而已,並沒有實際準備戰事。

事實上,是太祖力排群臣征伐之議,採用了以外交手段斷絕交往的做法。即使如此,太祖晚年所編《皇明祖訓》中,仍將日本置於“不徵”之國。這就證明太祖始終如一的以“不徵”為外交既定國策。

朱元璋是個非常執拗的人,他認定的事情很難改變,就好比他對自己的繼承人只認太子朱標,即便白髮人送了黑髮人,也不肯讓帝胄偏移,因此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

同樣的,他對不徵之國的堅持也從他自己的堅持中得以印證,即便倭寇侵襲讓他不堪其煩,但卻始終不肯征伐,甚至將對日本的不徵之國地位寫進祖訓,還要求後世子孫必須遵照執行,一字不易。

有明一朝很多事都壞在祖訓上,雖然其中很多事實上已經被改動,但是要知道的是,那些改動大多都是假借臨時措施的方式“通融”出來的。

比如說總督、巡撫都不是朱元璋搞出來的,因此哪怕現在早已成了常設之職,但從制度上而言依舊還是“臨時派遣”這一屬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