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十八)善後,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按照大明往常應對災情的方式,高務實做到這一步已經堪稱完美,但正如他早些年一直認為的那樣,大明這個國家自建立伊始,其應對災情的能力就非常差,即便此次做到了大明朝的一百分,在高務實眼裡依然是遠不及格。

作為一個災情極多的國家,大明總結出的有效救荒措施其實基本就三條:一是減免賦稅,可以直接減免或者改徵、緩徵等,這樣直接減輕了農民的壓力;二是讓富民來出錢賑災,他們會得到政府的表彰,以此獲得更大的權利與榮譽;三是直接用錢或者糧食等來賑濟災民,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然而在高務實看來,這三條其實都只是在兜底,也就是說盡量保證災民不餓死,除此之外那就對不住了,咱們不管——因為根本就沒有能力管。

高務實前世作為一個紅朝的基層幹部,災情應對這種事見得不少算,還曾經親身經歷過世紀之交前兩三年的長江流域大洪水。這兩個時代雖然沒有可比性,但見識過高分應對之後,對於大明這種應對自然會覺得不堪入目,也更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改善。

此次災情是由黃泛容易導致疫病,疫病又會導致春耕秋收受挫,如此疊加而來便會愈演愈烈,因此高務實發現即便自己帶來的現銀和紙鈔看似不少,但仔細一算, 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來推動賑濟與災後恢復重建仍然遠遠不足。

況且, 經濟規律是一次性向民間投入過量的貨幣又會導致通貨膨脹,考慮到災區糧食本就緊張,外界的糧食也因為災區道路運輸困難與可能的疫病而很難進入,光是砸錢已經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了。

換句話說, 錢還是要砸, 但同時還需要糧食,而這兩項現在都不足。

針對錢糧不足, 大明朝一貫的做法是勸民捐助, 高務實也不介意這樣做,因此便與張一元商議道:“撫軍, 賑災糧款漸漸不足, 但援朝方向和西南方向最近也屢次向皇上請撥錢糧,這是不能省的。雖然即便如此,戶部仍有少許積餘,但此時往河南調動卻很麻煩, 大抵要在途中損耗七成甚至更多, 誠然不美, 因此我打算應勸民捐助, 引商販糧。”

張一元倒是不反對, 但卻覺得這樣力度恐怕不夠, 遲疑道:“民若不捐, 如之奈何?時不我待, 與其屢費口舌, 不如強令富民捐獻,違者治罪, 閣部以為如何?”

高務實微微搖頭,道:“先勸尚義, 尚義之民可以德威,不可勢加。由此則捐助方能日盛, 若僅憑威懾,所獲微薄, 不僅不堪一用, 反而敗壞朝廷和官府信譽。”

到底是高務實說了算,張一元雖然心底不看好,但也只能說“閣老高見”了。

於是高務實發出佈告,其中道:“……屢荒之後, 府倉如洗,饑民待哺方殷。天下為之涕淚, 天子為之勞病, 鄰里鄉親正需攜手共渡災荒。

願輸賑者,或銀或粟,立冊彙報。出粟者送至粥廠,出銀者即在本家分給,不許與官帑混用。官無染指,民免匍匐,照冊稽查, 視所捐多寡論功行賞:

優者授以匾額冠帶, 免其徭役;極優者核選十戶,再賞本閣部親筆書丹, 以為褒獎;最優者核選三戶,本閣部將奏其名於聖上,請御筆書丹褒獎。司粥廠者同賞格。”

這個激勵措施不可謂不下本錢, 幾乎就是說,捐獻最多的三家由皇帝御筆題字褒獎,之後十家由他高務實題字褒獎。再往下雖然未曾明說,但自然也是從巡撫往下一級一級按照“貢獻”多少來褒獎。

這些褒獎雖然都是“虛名”,可是大明的官紳富戶一貫很吃這一套,因為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地位和實力的炫耀,好處其實很多——就像後世很多小老闆出去談生意非要開個豪車同理,只不過御筆或者高官親筆的匾額效果更好,用途更多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