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戰爭序曲(十六),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天夜裡兩支騎兵的對戰或許開啟了東亞地區的一次新紀元,它代表著騎兵燧發火槍在東亞頭一次大規模應用到了正面戰場。
或許這次作戰在後人看來,不過是一次攻方打得並不合理,守方守得也一言難盡的爛仗;或許騎兵火槍的表現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或許是因為地形和時間的緣故,整場仗打下來顯得戰局混亂、戰果寥寥……但無論如何,它依然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火槍騎兵的新紀元。當然,實際上這應該加上一個限制,因為這個新紀元只能限定在亞洲範圍。
如果從整個世界來看,隨著本世紀40年代德意志黑衫騎士的崛起,騎槍(冷兵器)與手槍(火器)之爭就貫穿了整個世紀下半葉的歐洲。
16世紀末期最優秀的西班牙軍事理論家當屬博納迪諾·門多薩,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寫於今年(1592年)的《1567-1577年間尼德蘭戰爭史》和尚未動筆(寫於1595年)的《戰爭理論及實踐》。
門多薩也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是聖地亞哥騎士團的騎士,他曾在阿爾瓦公爵麾下與尼德蘭人作戰。他堅持認為騎槍是比火槍更有用的騎兵武器,他說一個120人的槍騎兵連,如果能夠分成數個小隊從多方向同時向敵人發動衝鋒,那麼他們可以擊敗一支為數500人的裝備火槍的騎兵,當然如果有一定數量使用火槍的騎兵在側翼支援槍騎兵的話就更好了。
門多薩還指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青睞火槍,是因為火槍騎兵對人員和馬匹的素質都要求較低,因此更便宜,更容易組建的緣故。至於騎兵應採用的隊形,他認為指揮官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隊形的深淺寬窄,但縱深與正面之比不宜大於1:3。
另一位出名的騎兵將軍是出生於1550年的喬治·巴斯塔。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騎兵團長,帶了40多年的騎兵部隊,後來做到駐巴爾幹地區神聖羅馬帝國軍的統帥。巴斯塔晚年也寫了一本論騎兵的專著《輕騎兵作戰法則》,於1612年在威尼斯出版。
書中的主要觀點之一,就是他認為火槍騎兵是優於槍騎兵的兵種。不過,儘管巴斯塔作為一名將軍的豐富經驗無人可以質疑,但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學者和作家就很難說了。
在他的書中,下斷言太多而論證則過少,論證的章節中時常能找到互相沖突的論據,甚至連一些基本概念都有所模糊。如他經常將持騎槍的重甲騎兵和持短矛的輕騎兵混為一談。巴斯塔這本書遭到了一個鑽研騎兵戰術的軍事理論家馮·沃爾豪森毫不客氣地猛烈攻擊。
沃爾豪森早先是但澤的民兵統領,後來做過莫里斯親王的顧問。與德拉諾這樣的將軍不同,他沒有帶兵打過大仗而是專注于軍事理論研究和教育事業。但他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德意志地區乃至全歐洲最有名的軍事理論家,也是歐洲最早的軍校之一錫根軍校的創辦人。
沃爾豪森著作頗豐,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就包括出版於1616年的《騎兵兵法》。這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鉅細無遺地涵蓋了一名騎兵指揮官從徵募、訓練到戰術、戰略等等方面所應瞭解的知識。
由於沃爾豪森在軍事教育界的影響力,以至於圍繞推崇他及其著作的人竟然搞成了一個學派。其中有個英國人約翰·克魯索,他於1632年在倫敦出版了《騎兵軍事教程》一書,基本上就是沃爾豪森《騎兵兵法》的英文復刻引介。
沃爾豪森是老式法國騎兵戰術堅定不移的支持者,書中處處可見對巴斯塔及其理論的批判和嘲弄。
這個情況比較神奇,當德拉諾和塔瓦納等前一代法國統帥都更鐘情於手槍騎兵,並且槍騎兵事實上在17世紀初已經被絕大多數國家所淘汰了之後,沃爾豪森卻近乎狂熱地提倡復興法式戰術。
他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