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戰爭序曲(十五),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華的“職稱制”分為武裝職稱制與非武裝職稱制,後者暫時不必詳述,前者事實上就是軍銜制的變名。

軍銜是區分軍官等級的稱號和標誌,武裝職稱當然也是同樣的屬性,但是很顯然高務實不會使用將、校一類的字、詞來形容自家的武裝家丁,所以他直接使用甲、乙、丙、丁來代替將、校、尉、士,而列兵一級則用“新丁”代替。

這樣一來,目前被授予最高武裝職稱的家丁如高珗等人,職稱就是“甲級二等”,相當於中將軍銜,而京華日本關東分艦隊司令羅遠則是“乙級一等”,相當於上校。

京華的武裝力量雖然已經分了陸海兩個系統,但軍銜或者說武裝職稱上面暫時還沒有區分,即暫時不分陸軍職稱和海軍職稱。

高務實也考慮過是否將來還需要新增如准將、大校之類的中間銜級,亦或者上將之上再增加大將、元帥等銜級,但那都是後話了。眼下京華的實力雖然不弱,但畢竟多方相加也就幾十萬,似乎還沒達到需要新增層級的地步。

當時他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想起過《是,大臣》裡的一個名場面,大意是說我們主力艦隻有幾艘,海軍上將居然有幾十個。高務實啞然失笑,然後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此刻在大寧城的三個不同事業部的三批騎丁中,武裝職稱最高的是土默特事業部一位“乙級二等”家丁頭目,換算一下相當於中校,已經算是比較高的“軍銜”了。

這位中校(方便起見直接用軍銜形容)年僅三旬,是根正苗紅的高家家生子,與開平工業區管委會主任高瑞還有點沾親帶故,論血緣算是同宗,只不過已經出了五服。

他從進入武裝家丁體系就一直在騎丁中摸爬滾打,在河南、山西、北直隸都幹過,後來調任土默特事業部,是京華土默特事業部護衛騎丁總隊三縱隊的縱隊長。

三縱隊原本就是負責土默特東部護衛任務的,滿編為四千零三十八人,相當於一個協。他手裡目前只有兩千八百六十三騎是因為還有一部分正在執行任務,並不在城中當值。

眼下三方湊在一起的兵力是六千四百左右,不到四個協的兵力,也就是略低於兩個鎮(相當於師),但京華一直以來自恃裝備精良待遇高,將近四個協的兵力在他們自己看來已經非常強大了。

由於經常在草原上執行護送任務,他們與蒙古人打交道的時間比較多,對於蒙古人的戰備情況頗有了解。在他們看來,蒙古人的軍隊大部分不算常備軍,而是一種依靠自身生存環境,使得軍兵天然擁有戰鬥能力的臨時徵召軍。

以他們的瞭解而言,蒙古騎兵的優勢是馬術根本不必特別訓練,射箭方面也差不多,一些如“汗庭親衛”之類的部隊才算常備軍,這些人除了馬術和射術之外,比尋常蒙古兵強就強在馬刀刀法,因為這個是需要訓練才能熟練掌握的。

這也是為什麼輝煌時期過後的蒙古騎兵越來越少出現衝陣作戰的原因:擁有精湛馬刀刀法的戰士越來越少,再加上蒙古實力衰退,對於損失的承受能力大幅下降,使用馬刀短兵相接當然不是個好主意。除非對方已經出現潰敗,否則蒙古人很少衝陣,多半會靠騎射來獲得勝利。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明軍自漠南之戰打出名頭,又經過遼南之戰、遼北之戰的加持,現在不僅很少有什麼潰敗,甚至還摸索出了一套以步制騎的刺刀陣,害得此前幾次大戰時蒙古人都不得不使用過沖陣,造成不少損失。

這位中校名叫高江,他既然是土默特事業部主管東部地區的騎丁頭目,當然會關注與之毗鄰的察哈爾。根據他的瞭解,察哈爾騎兵這幾年似乎在進行重灌化,典型例子就是汗庭親軍配備重灌的比例越來越高。

蒙古騎兵在一般人印象裡似乎一直都是輕騎兵為主,重騎兵就算有也只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