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江文蔚面向正殿而拜:“陛下真是雄才大略!”
“豈止雄才大略,此法若成,便是千古一帝!”
“這般高屋建瓴,也唯有我大唐的陛下才能做到!”
眾人俱都讚歎不已。
蘇禹珪聽罷眾人的讚美之言,默然了片刻,忽然又開口道:“其實諸公還未真正瞭解陛下的意思。”
眾皆不解,疑惑道:“蘇公此言何意?”
蘇禹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敢問諸公,誰曾讀過《貞觀政要》?”
不出意外,在座俱都讀過,蘇逢吉道:“貞觀之治,大唐盛世,何以出現?治國理政之法,悉在《貞觀政要》。書成之日,便是君臣至寶,百年來備受推崇,不識《貞觀政要》,豈敢妄談治國?”
蘇禹珪點點頭,忽而又道:“《貞觀政要》人皆識之,然則貞觀之治,卻從未再現,這又是為何?”
這一問讓眾人都是一愣。
蘇禹珪沒有等待太久,見眾人都不說話,他又問道:“當今陛下,雄才大略,古來少有,四海因之而承平,天下因之而一統在望,然則縱觀歷史,明君常有,雄主可曾易得?千古一帝之所以是千古一帝,豈非正因千載難得?然則,大唐國祚延續,往後的大唐要長治久安,要恆強不衰,靠甚麼?”
眾人默然不能言語,俱都陷入沉思之中。
蘇禹珪輕輕笑了笑,“其實答案已在心頭,只是諸公不願言語而已。”
張一樓嘆道:“非是不願言語,而是當今陛下委實太過英明,誰也不願去想那之後的事。”
蘇禹珪認真道:“諸公不願想不願說,陛下自己卻已想到了。不僅想到了,陛下正在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
張一樓頷首道:“誠然,人治不如法治。人治靠人,但人卻不是都賢,人有好惡,還有七情六慾,往往影響國政;法治靠法,法卻是不變的,至少根基不易變。”
蘇逢吉雙目閃爍著精芒,“孝公之後,秦朝速強,始皇帝之後,秦朝速亡,陛下功追後者,卻會效仿前者。”
蘇禹珪正色點頭,“《貞觀政要》雖然久負盛名,實則今時不同往日,許多事情已不可同日而語,又且《貞觀政要》畢竟是史書,雖然是政論性史書,但史書永遠不能成為治國模板,換言之,《貞觀政要》不足效仿。陛下要的大唐律法,是一部包羅永珍,能讓後來者賴之治理天下的律法,是比商君之法還要完備的法典!”
張一樓道:“有了這等法典,可保大唐恆強。”
蘇逢吉問蘇禹珪,“這部法典,何時才能擬就?”
蘇禹珪回答道:“如此律法,非一時之功,然則眼下,就在擬定當中。”
蘇逢吉又問:“陛下可有賜下名稱?”
蘇禹珪露出自豪的笑意,“當然是《大唐律》!”
不同於《貞觀政要》,在孕育中的《大唐律》,不會將李從璟與眾臣的言行對話都寫進去,但毫無疑問的是,眼下李從璟與眾臣的一言一行,帝國的每一項國政,帝國中正在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大唐律》的條文根據與素材。
這部耗時良久出-臺,並且出-臺後仍在不斷完善的法典,成了李從璟留給歷史的一大禮物。當然,這是後話。李從璟的大唐恆強夢,當然不是僅靠一部法典就能完成,不過他也並非只是在做這樣一件事。
......
蘇禹珪、蘇逢吉、張一樓踏進正殿的時候,皇案後端坐的大唐皇帝依然是那身黑金龍袍,年青皇帝身旁照例無人站立,寬闊的大殿中也別無旁人,暴雨在殿門外傾斜如瀑,淋漓的雨聲清脆而響亮,三人進了殿門,似乎就已與世隔絕,風聲雨聲皆散於九霄雲外,耳中能聽聞的便只有皇帝那威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