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使孰輕孰重還不好說。
判刑部的蘇禹珪,是大唐法治天下的掌劍人,在朝則修繕律法完善法典,巡視行省州縣則讓地方官吏如履薄冰,秩序再惡劣、盜賊流氓再多、官吏貪贓枉法再嚴重的地方,只要他去巡視一趟,勢必風氣一清法度儼然。蘇禹珪的志向,便是為朝廷建立一套無所不包的完備法典,使得治國之道變為依法治天下,其人被某些官吏私下稱為“今之商君”——秦以法治國,漢朝開創了外儒內法的治國之術,往後雖有多番波折,但總歸是主流,到了本朝自不必說,有人將蘇禹珪比之為衛鞅,可見蘇禹珪的份量。
張一樓則更不必多言,雖說“二蘇”成名的早期,他還默默無聞,但他作為李從璟出鎮幽州時的舊人,雖然沒有當年“四大才子”莫離、王樸、衛道、杜千書那般名氣大,但總歸不會差給後來的桑維翰等人,在如今“四大才子”、費高章、趙鐘鳴等幽州舊人身居要職,“幽州派”官吏被朝廷大加重用的情況下,張一樓在被馮道、任圜看中後,歷任六部中數部之職,如今更是在中書門下兩省行走,此情此景,其人已是朝堂上心照不宣的諸相人選,至於往後到底是成為執政宰相,還是那承擔副相職責的參知政事,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朝堂上的明眼人大多知曉,明宗一朝,中樞以馮道、任圜、安重誨、李琪等人為核心,四相執政甚至是五相當朝,都是常態,這還不算那些被加封了“同平章事”職銜,而實際上並不執政的朝野顯貴,這種以多人為宰相,實際上弱化宰相權柄,集權於皇帝手中的體制,是莊宗、明宗時期天下分裂、藩鎮林立的大勢所決定的,無論好壞,到了當今皇帝臨朝、天下一統的時期,已經不再適用,不止是那些袞袞諸公明白,但凡有些見識的官員也都知曉,在李琪等人不是位列三公,就是加封僕射的情況下,老宰相們在收穫尊榮的同時,實際上已經退居二線,騰出來的實權實位,交到昔日秦王府的官吏手中,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府官吏接收權柄,不僅是當今皇帝握緊帝國權力的標誌,也是因為,作為自家“老人”,皇帝對這些人的才華品性都知根知底,用起來順手,而這些人久事皇帝,也更能體會皇帝種種政策的用心,落實各種政策就會更加妥當,如此才有“政通人和”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李從璟順勢將數相執政的局面,改革為一相執政副相輔佐,三司使、樞密使分權的體制,可謂是順水推舟。
眼下馮道雖然仍是宰相,但實際上不過是權力交接的過渡時期罷了,等到出海的莫離歸來,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他都是宰相的不二人選,馮道雖然有才,但老人不退位,新人難出頭,對皇帝而言,誰更有才,誰就更適合宰相這個位置,畢竟眼下的大唐,宰相只有一個。
大唐朝堂上的新人換舊人,是權力交接的題中應有之意,明宗舊臣退居二線後,權力將轉移到昔日秦王府官吏手中,而秦王府的官吏,又以李從璟出鎮幽州時培養的班底為中流砥柱,故而朝堂上才會出現“幽州派”官吏當道的局面。從順序上講,在這之後,才是天成、長興年間冒頭計程車子佼佼者們真正上位的時機,眼下“二蘇一張”執掌一方權柄的局面,則體現出在當今大唐皇帝眼中,秦王府的舊有官吏,並不能完全滿足眼下大唐對人才的需求。
甚麼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遵從權力交接的順序,讓新人早出頭,這就是。
眾人見禮的時候,江文蔚、朱元、張易等年輕一輩執禮甚恭,畢竟他們面對的是大名鼎鼎的“二蘇”之一,雖然他們自身也都屢有功勳,但卻沒有驕傲拿大的道理。
窗外大雨淋漓,蘇逢吉剛從雨中來,雖然披了蓑衣斗笠,身上仍是不可避免沾染了雨水,尤其袖口和褲腳溼了一大塊,涼意從腳底直往頭上冒,好在殿中供應熱茶,蘇逢吉坐下後一碗熱湯下肚,倒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