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者因為北遷之人少,二者因為草原人尚且愚昧,故而對草原之增強有限,五胡雖得以亂華,卻不能入主中原。”
李從璟在心頭默默想道,“唐末五代卻非如此,此時之草原人,受先前漢人千百年之‘教化’與影響,已然頗具文明程度,此時唐人成規模北遷,攜帶的不僅有漢文化,還有漢文化之下的種種先進技術與制度,契丹因此強盛之後,遂能建立帝國,與中原分庭抗禮。”
“及至趙宋之後,情況明顯變化,漢文化被草原民族大加吸收,中原政權反而倒是為其所反噬,故而有元、清兩朝。五代之前,草原無帝國,而五代之後草原始有遼、金以至元、清,乃因此之故。”
“原本耶律德光曾滅後晉而居於中原,但不到一載便不得不北歸,往小處說,是耶律德光政才差了些,但從大處看,卻也是此時草原漢化程度、文明程度不夠之必然。而後,元能入主中原百年,而清據有九州數百年,乃因其文明程度,或者說漢化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李從璟凝視著儀坤州喟然一嘆,心中想到:“後世說五十六族皆中華,也說元、清乃中國之朝代,其因在何?不就是因其襲承漢之文化,其人皆被漢化了麼?”
“殿下在想什麼?”莫離見李從璟面色少見的凝重,而且久久不語,遂詢問其故。
“在想如何處置契丹國中之唐人,又如何對待契丹國中之草原人。”李從璟收回思緒。
沒有漢民成規模北遷,沒有漢文化對契丹的改造,往大處說,就沒有契丹的強盛,往小處說,沒有眼前的儀坤州防線。李從璟由今日之戰與身前的工匠屍體,想到這些問題,不是偶然,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可迴避。
悉數遷回唐人?不太可行。
不遷回唐人,任由其繼續為契丹強大而貢獻力量?也不可行。
選擇性遷回一些讀書人、匠人?更不可行。
“殿下可有腹稿了?”莫離接著問。
李從璟提及的是一個大問題,關係到草原與中原往後的千年大計,處理好了,說草原與中原自此相安再無大戰,也並非沒有可能,處理不好,則貽害無窮、邊患難休,所以莫離問的很鄭重,神色也極為認真。
“古往今來,凡帝國內亂,則外族必趁機入侵,內患必然引起外患,此事不可避免。若想外族不侵我大唐,帝國無邊疆大患,必須要帝國強盛。國強,則四夷畏懼,外族臣服,甘為驅使;國弱,則臣子作亂,夷狄覬覦,外族入侵。”李從璟道,“此為亙古不變之理。故此,求彼弱,非正途,求我強,方是大道!”
莫離肅然點頭。
半響,見李從璟不再說話,莫離詫異道:“這就完了?”
“難道我沒說完?”李從璟怔了怔。
莫離眼露失望之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