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字的豐碑,不下百數,卻只佔據廣場豐碑總數的十分之一,這裡的絕大部分豐碑,上面並無文字。而有文字的最後一座豐碑,上面記載的,正是李從璟軍進西樓、大敗契丹,迫使契丹簽訂城下之盟的事蹟。
這意味著,凡能為國而戰,為國而勝之將士,皆有可能在此留下姓名、事蹟、功勳,從而流芳百世,被無數後來人敬仰、傳頌,成為後世楷模!
“凡進演武院之學員,成則為將,不成則為卒,孤要讓他們時刻記住,軍人,為國征戰,是一生使命!他們的血,要為國家而流,而國家也會記住他們!”李從璟曾在演武院落成之後,如是對整個演武院道,“凡將士,士氣為先,氣乃軍之魂,將士有奮發激烈之氣,方能捨身忘死,方能爭先殺敵,今立軍碑,因在於此!”
當年李從璟在淇門練軍時,曾繪“魁首”“沒鳥”旗,發給諸軍,用意在激烈將士苦練技藝。只不過,比起魁首、沒鳥之分的方法,如今立軍碑的措施,卻是要方正持久得多。
演武院建築不少,分割槽與後世學院相差不大,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建築沒那般高,頂多三層。但要論氣勢,卻要雄渾大氣得多,且風格也不一樣,演武院的格局、建築,處處透露著崢嶸之氣。
佔地八千多畝的演武院,更多地方沒有建築,被分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校場,方便學員演練各科武藝。
除此之外,演武院還在洛陽城東郊設有萬畝模擬實戰區。這些地方經過改造,設有城池、河流、山川等地形地勢,是真正的用兵之地,可容納數百人往來征戰。對這些地方的運用,就是力求接近實戰,來檢驗學員指揮戰役、戰鬥的能力。軍隊秋日有都試,演武院同樣有。
“依殿下之意,作院併入演武院的部分,改稱‘軍備研製處’。因‘軍備研製處’涉及火藥、重弓、重弩以及重型器械研製,所以單獨設在學院東部,與主體建築隔開,以免‘軍備研製處’試驗武器時誤傷學員。”
杜千書一邊說著,一邊將李從璟引向“軍備研製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