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備研究處的人向來都是一副瘋子般的模樣,披頭散髮者有之,衣衫汙穢者有之,臉花如菜者有之,作為這個時代最特異的機構,李從璟不可避免讓他們的工作最為糾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然而,李從璟固執的認為,科研資深人士就該是這番模樣。

軍備大致可分為五類,刀槍、鎧甲、弓弩、馬匹與城池攻守器械。

有唐一代,冶鐵技術得到改善,灌鋼法取代了百鍊法,使得這一時期的鐵製戰刀更加鋒銳,橫刀、馬槊等的運用已經達到一個高峰,要突破非是易事。

鎧甲被稱為國之重器,漢時玄甲,魏晉具裝鎧,在此時都被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所替代,明光鎧等重量更輕,但防禦力卻得到提升,工藝也算冠絕一時。

鎧甲因裝備騎兵、步兵不同而有所差別。南北朝時,因馬鐙的日趨成熟和大量使用,使得騎兵由漢時的輕騎兵向重騎兵發展,人馬皆以重甲防護。然因唐軍主要對手是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但凡征戰,多以長途出擊為主,因是唐軍雖也有重騎兵的存在,更多的還是輕騎兵。

到了黃巢之亂後,藩鎮爭雄,多以重騎兵為殺招。然則中原多年內耗,使得重騎兵愈發難以組建,當前的騎兵,無論是莊宗的從馬直,李嗣源的左射軍,亦或是君子都,都是輕騎兵。

輕騎兵對鎧甲的需求比之重騎兵,要低不少,騎士雖說甲冑完全,然則裙甲、膀甲都縮短不少,而戰馬更是隻護前胸和臉部,為彌補防禦性,騎兵另用皮帶在腿和手膀上固定甲片。

“鎧甲之改善,要從鍛造工藝上著手,變熱鍛為冷鍛,若能得此突變,則鎧甲不僅重量更輕,而且防禦力更強。”李從璟在對軍備研製處提意見時,如此說道,“當然,製造起來也會更加麻煩,但這卻正是爾等用武之地。”

李從璟說的冷鍛甲,最早為西夏人掌握,一副甲冑甲片多達三千片往上,重量卻能下降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防禦力提升更大,同一時期,哪怕是宋朝引以為傲的步人甲,也難與其爭鋒,絕對是鎧甲技藝的高峰。

“若能得冷鍛甲,孤將在軍中重組陌刀大陣!”最後,李從璟如是說道,“一旦如此,來日之陌刀陣,威力必定更勝以往。”

唐朝之後,影響力突出的陌刀陣不復現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威力堪稱空前絕後,讓人不能不神往,史說其陣“進如光牆,人馬俱碎,守如城壁,陌刀如牆”,作用可類比後世坦克一二。

軍備研究處的兩位老人,徐半仙、劉老實在聽聞李從璟“冷鍛”的說法後,先是驚愕,而後面露疑惑道:“冶鐵之法,高熱鐵軟,方能改變形狀,若是鐵冷,便是形狀已定,這卻如何再行鍛造?”

這倒是問住了李從璟,他後世那點可憐的物理知識早就還給了老師,哪裡還記得箇中細節,能知道冷鍛這回事已是難得了,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沉吟了好半響,李從璟道:“冷鍛,就是對物料在回覆熱度以下進行的鍛造,銅、鐵、鋁在尋常熱度下的鍛造成型,即是冷鍛......”

說了半天,也自覺沒說透徹,於是道:“具體如何,得需要諸位大匠琢磨,孤見識有限,只能以此拋磚引玉,望諸位能不負朝廷厚望。一旦冷鍛之法成,則大唐鎧甲當獨步天下,此為青史留名之功勳。”

既然說不清楚,只能以大義和名利作為誘惑,讓他們自個兒去想辦法了。

徐半仙、劉老實一聽能青史留名,張大了嘴巴,那一向是士子的專利,現在他們也能如此,豈能不心動非常,當下也顧不得再問什麼,連連點頭作出保證。

李從璟微笑點頭,表示很滿意。

刀槍、鎧甲說完,再說弓弩。

除卻旅臂短弩這些小弩,大型弩具一般都是拋射,秦漢時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