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節,重回八零好生活,一年春天,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在車間裡,除非師傅帶徒弟的時候會手把手的教,出徒之後,便全靠自學自悟了。
有好學上進的,當然還好說,總會找到渠道學到想要的東西,就比如顧朝暉這樣的。
可絕大多數的工人的主動學習意識都比較差,想讓他們在工作之餘主動提高技術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工廠裡流傳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所以,大家對分享技術經驗都是非常保守的態度,別說主動共享出自己的成功經驗,就是別人主動來問,還要有所保留呢。
這就導致了一種兩極分化的局面,技術高超,好學的工人,他們的技術會越來越精進,而那些本來就吊車尾的,則會越來越差,到最後,自己也喪失了信心。
充分了解了這樣的實際情況之後,顧朝暉回家想了好幾個晚上,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辦法。
技術不能共享,那是因為培訓沒有跟上,大家不能主動學習,也是因為車間沒有安排集中地學習時間和機會。
如果能找一位專家,開誠佈公的給大家上課,幫助工人們提高技術,相信沒人會拒絕。
畢竟提高技術就意味著提高生產效率,就意味著能多賺錢啊。
所以,當顧朝暉在周例會上宣佈,將請一位技術專家給大家講解最近這批零部件的加工技巧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車間工人都表示熱烈歡迎,甚至是非常飢渴和迫切的。
至於這位專家是誰,遠水解不了近渴,顧朝暉決定自己親自上陣。
車間裡的人都知道顧朝暉技術高,甚至還在德國得過技能大賽的獎盃,可他的技術具體高到什麼程度,因為以前不在一個車間幹活,現在這群同事,誰也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直到培訓那天,顧朝暉氣勢十足的往機床跟前一站,眾人就都覺得他不一般了。
等真正開講之後,更是讓大家心悅誠服。
他先是拿著工具,邊測量便給眾人講解了一番所要加工零部件的基本數值,然後又在黑板上如行雲流水一般,在沒有格尺和圓規的情況下畫了一個非常規整漂亮的零件解析圖。
配合著解析圖,他詳細講解了這個零配件合理的加工程式和步驟,並藉機糾正了他平時觀察到的,一部分工人操作不正確的地方,還有他們日常養成的不好的加工習慣。
聽到如此貼近實際的講解,大家都一邊全神貫注的聽,一邊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
等顧朝暉講完理論部分,還沒開始實際操作,大家就已經對他的稱呼從“顧主任”變成了“顧老師”。
待將眾人帶到車床跟前,開展現場實際操作教學之後,所有工人更是目瞪口呆。
顧朝暉一邊加工著零件,一邊淡定的跟他們講解步驟,一切在他手下看起來都是那麼輕鬆,那麼流暢,一點頓挫感和生澀感都沒有。
旁邊一個年輕的工人忍不住發出驚歎,道,“顧主任,你這手法也太厲害了,恐怕我練十年也不可能達到你這種程度。”
顧朝暉抬頭笑著看他,說,“怎麼可能呢?我覺得憑你的聰明勁兒,不用十個月就行,就看你肯不肯下辛苦,賣力氣練了。”
“真的?只要十個月?那我練!”
聽到顧朝暉的鼓勵,那小夥子信心大增,決定培訓結束之後,就要好好操練起來了。
這次培訓的成功之處,不僅是樹立了顧朝暉的權威形象,為他後續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便利。
更主要的是,他培訓的內容非常接地氣,就是他們眼下正在加工的這批零部件的內容,所以培訓結束之後,大家馬上拿起來就能用,非常解渴,非常實用。
為了保證培訓質量和大家的接受度,後續幾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