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節,貴妃起居注,御井烹香,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然,登基儀還真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去,畢竟,也沒有讓嗣皇帝穿著太子服色行禮的道理。
皇帝登基,光是禮服就有袞冕服、皮弁服、常服、十二團龍十二章紋袞冕、青衣喪服等等,其中穿著場合不一,這袞冕服自然是最費工也最重要的,偏偏嗣皇帝身量又小,所有已有的半成品都無法更改,禮部、織造局諸人為此幾乎都快忙瘋了,除此以外,還有嗣皇帝佩戴的冠飾,也要現改——這還是登基中穿的一套,要知道在登基儀中參拜大行皇帝几筵,祗告受命時,嗣皇帝又要穿著孝服,登基儀之後,百官朝拜完了要開大朝會,穿皮弁服,平時的禮儀場合穿常服,至於日常生活中穿的所謂龍袍,那倒是可以先緩一步了,先把這幾套重要的禮服做好,才是重中之重。
零零碎碎,事情不少,都很瑣細,但又萬不能出錯。大典上要是出了什麼紕漏,很容易就會被人指為不祥之兆,大行皇帝去了這些日子,連諡號、廟號都沒定下,可見這些日子群臣有多慌亂了。現在連更不能繼續出錯,應當以一場體面而迅速的登基儀,來給這紛亂的春月劃上一個句號,再好生商議大行皇帝的身後事。
登基儀有外臣操心,女眷們要負責的就是培訓栓兒,讓他別在繁雜的登基儀上出醜。按太后的意思,栓兒最好連養娘也別帶,自己能把禮儀走下來。
這裡頭的用意,也不必明說——禮儀本來就是一門學問,愚笨不知禮,這兩個詞是連在一起的,徐循等秀女,當年入宮前要用半年時間來學宮禮,就是因為宮中朝中有許多言行舉止是和民間百姓不同的,這種反天然的禮節舉止,也是身份地位的體現。
平時見面說話,已經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了,這天子登基儀,禮節有多繁雜那就不必說了吧?栓兒這麼小的年紀,日常節慶去文華殿接受一下百官朝拜,這點禮節是夠了的,但要能獨立完成一套登基儀,有板有眼,無需旁人襄助提醒,更不必一個養娘在旁手牽手的教著——儀態如果且還安詳穩重的話,自然也就體現了這孩子非凡的天分,俾可在群臣心中建立一個很不錯的第一印象。
栓兒在清寧宮待的那幾天,當然是好吃好喝,他精神上似乎沒有感受到什麼壓力,人還挺安詳的,出席大行皇帝的一些喪葬活動,也是表現得體,起碼沒有出現抱著養娘腿哭鬧的事情。眾人一方面欣慰於他的平靜,一方面又難免有點懷疑栓兒的智力,畢竟也是當太子開蒙,立刻就要出閣讀書的。父親去世,他被抱離母親宮裡,跟在祖母身邊,應該也沒少聽見襄王的名字,這要是一點異狀都沒察覺出來,只能說這孩子也有點太遲鈍了。
不過,遲鈍也有遲鈍的好,起碼面對大陣勢被嚇到的可能性減弱了不少,這幾日六尚、二十四衙門和禮部衙門的贊禮官都有來教太子在登基儀上要行的各種禮儀,倒也都是讚不絕口,說他又安詳又穩重,極有人主風度,反正就是怎麼吉祥怎麼說。——儘管知道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太后和皇后都很吃這一套,唇邊均是浮上了笑容。
宮裡如今,就餘下這三個主子了,靜慈仙師勉強算第四個,這四個女人彼此之間恩怨糾纏、關係複雜,卻又不可能繼續避而不見,總要打上交道,只好硬著頭皮,都是若無其事。反正,現在連皇帝都去了,話事的男人又還沒長大,再說,等他長大後,以他為核心的爭鬥,自然會發生在他的女人之間。徐循這一輩的故事,已經只剩下一個尾聲,不論長短,終究已是要從舞臺上退下,頤養天年去了。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反正如今宮中大權,倒隱隱有些為外臣左右,太后有檔庫裡的那個把柄在,已經是主動交權,放手朝政。一旦失去對朝廷諸臣生殺予奪的大權,她的權威,頓時大大減弱——這個尊長一旦少了籌碼,四人之間,或者是互相牽制,或者是早有前議,不能不踐諾。總之四人身份,居然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