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此事如果右相定要堅持,某卻也談不上反對。然則‘紙幣’一事,恕某斷難從命。”

李曜反問:“為何?”

崔胤道:“右相當知,如今國家財政吃緊,倘若大唐錢莊發行‘紙幣’,豈非便要取代‘飛錢’?以朝廷如今之財力,再失‘飛錢’收益,恐怕朝廷朝布此政,我等朝臣暮失糧祿!右相,你有兩池在手,何苦再逼著朝廷將最後一點收入取走?”

李曜聽得有些好奇,遲疑道:“飛錢與朝廷有何關係麼?”

崔胤一臉不屑,王摶等人則是面色尷尬,此時作為中書侍郎的陸扆離李曜這個中書令比較近,連忙附耳為他解釋一番,李曜才知道是哪裡出了差錯,惹得諸相均不同意。

大唐時期的中國,國家統一安定,農業手工業發達,促使城市交通和商業的發達。城市的崛起、商業的繁榮及唐德宗的兩稅法催生了“飛錢”產生。“飛錢”又稱“變換”,是大唐的一種匯兌方式,起源於憲宗時期,“飛錢”主要集中在繁榮的城市。這與當時大唐的商品經濟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是先適應的。

大唐時期的中國,總體來看,可以說是民富國強,因此人們的消費需求也非常與日俱增,這就給商品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而大唐朝廷並沒有像西漢朝廷那樣用強制性手段去打壓商人,態度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出臺了許多保護商業的政策。在《恤民通商制》中有這麼一段話:“南寇陷之初,流人多寄溪洞。其安南將史官健,走海門者,人數不少,宜令宋式、李良瑍查訪人數,量事救恤…如聞溪洞之間,悉藉嶺北茶藥,宜令諸道一任商人興販,不得禁止往來。”這只是大唐重商政策的一個縮影。商人在朝廷的保護下,促使商業的繁榮,商人群體也不斷的壯大。

後世想知道大唐商人的具體數量已經不可考了,但是根據李曜最近的調查,僅長安城的東西二市,在過去承平時期就有工商店鋪8萬餘家,工商業人口在30萬人以上,當然最近這些年凋敝了許多。這些商人不僅僅只是在長安、洛陽、汴州等區域性範圍內經商,而是遍及全國各地,在絲綢之路上就有不少胡商。

大唐時期的中國的商業發達,儘管政府仍然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不過對商業的重視倒是空前的。大唐,絲綢之路把帝都長安和中亞、西亞、東歐等地區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聯絡它們的紐帶,就是商業貿易。從總的精況來著,絲綢之路編織了一條巨大的交通網。在這個交通體系中,有密如繁星的城市,有控制人員往來的關、卡,有提供食、宿、草料的驛站,有林立的客店和商鋪,也有大型的“市”即現在的集貿市場。因此絲綢之路給大唐帝國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象的,唐玄宗“稅商胡以供四鎮”。這時候的貨幣主要是銅錢和絹帛,無論重量還是體積都非常的大,古代的交通條件又差,靠著駱駝、馬的交通工具運輸又非常的顯眼。因此如何避免經商時攜帶許多貨幣帶來的不便以及危險呢?這顯然是大唐社會重要的一個社會問題。

大唐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貨幣的嚴重缺乏。這是由於那些原因產生的呢?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楊炎建議推行的兩稅法,實質上就是以戶稅和地稅來代替租庸調的新稅制。

兩稅法使得農民的賦稅簡化為地稅和戶稅兩種,地稅徵糧,戶稅徵錢,分夏、秋兩季繳納。採用以錢定稅、以錢完稅,擴大了貨幣流通的範圍,增加了社會對貨幣的需求。所以,兩稅法的實行是當時錢幣不足問題的直接原因之一。

實行兩稅法之後,“唐政府歲斂錢二千五十餘萬,米四百餘萬解以供外;錢九百五十餘萬,米千六百餘萬解,以供京師。”此時國家的收入中都是錢幣,必然需要大量的貨幣。同時兩稅法的實行擴大了商品流通的範圍,特別是邊緣地方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骸骨迷宮

[美]弗朗西斯卡·海格

火山口上的大腦基地

汪洋嘯

我從孃胎苟到飛昇

何必言深

最強軍寵:蜜愛狂妻

鵝黃米白

心理暗戰

顧北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