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養成了天天喝茶的習慣,那麼西漢之前的年代,他最好都別穿過去——穿過去要想喝口茶,那隻能裝病,求醫生給開藥方的時候把一味叫“茶”或者“荼”,又或者“茗”的樹葉子加進去,然後讓家人花大價錢去藥鋪買來這味藥,自己煮來喝著過癮。
倘若很想穿越到西漢,見識高冠巍峨的大漢,偏偏又要堅持每日喝茶,那他除非能在落地時找好座標,準確降落在西漢的蜀中,也就是現代社會的四川省裡。因為只有品味特別時尚的四川人民,才從西漢時代就開始全民飲茶了——但也僅限於此地。要是萬一不幸,落點不準,穿到了別的地方,就只能跟群眾一起嘲笑“你看那瓜娃子沒事成天喝藥做啥子?”
而要是想穿到南北朝,體會一下名士風流,那麼落點範圍倒是可以擴大到整個南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是投胎上層貴族社會,跟烏衣巷的王謝子孫們一起揮揮拂塵、喝喝茶水、談談理想、說說人生、論論境界。不然萬一是個貧民出身,就算穿越者思路廣,估計也得多奮鬥很多年。
而如果一定要穿越到唐朝,又想見識見識天可汗李世民或者女皇武則天,甚至還想在帝都長安或者東都洛陽這種古代巨城裡喝到茶,那就真有點技術上的難度了。由於隋、唐都是繼承了北朝的政權和價值取向以及生活習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胡化”比較嚴重,所以在初唐社會里,乳製品的普及程度遠比茶類飲料高得多,去人家裡討一杯酸乳酪或者米酒,肯定比討茶喝容易得多。
所以說,要想喝茶的話,要麼去那些保持了傳統南方生活習慣的江東華族家裡,要麼去寺院之中——僧人是普及飲茶習慣比較早的群體之一,理由未知,也許是因為茶水有興奮作用,能幫助他們保持頭腦清醒多念幾卷經?
但是,問題依然沒有完全解決,因為就算到寺廟裡討到了一杯茶水,李曜也不能確定他真能咽得下去。
為什麼?因為在那茶水裡面,除了茶葉之外,還可能有姜、蔥、胡椒、大棗、蘇桂、桔皮、薄荷、酥酪……甚至是牛羊豬肉的油脂。
就算他運氣出離的好,那裡面除了茶葉,其他東西全都沒有,但是隻要仰頭喝上一口——很遺憾,這茶水百分之九十九是鹹的,至少肯定是加了點鹽的,要不然算什麼煎茶嘛……後世中國人聽說英國人喝茶要放糖放奶,一開始不也很震驚,然後覺得特別好笑麼?
李曜如今能喝到茶,是多虧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喝茶的習慣在中國大範圍流行開來,從那之後,普通人家和飲食飯店大多都能供應茶水了。但是,終唐之世,很多人——甚至有說是大部分人——喝茶的時候,仍然習慣往茶里加入以上所說的種種佐料。
這個時代的神奇熬茶法,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先拿茶葉,茶葉是用鮮葉蒸焙烘乾加工出來的,有些可能是零散的葉狀,但更多的卻是緊壓成餅狀,比較類似於現代的生普洱餅,然後把茶葉掰碎了,上火烤……烤得又紅又幹,再搗碎了倒進瓷瓶裡。接下來燒水,水開之前,往鍋里加入上述種種佐料。水開之後,把茶葉末倒進水裡,跟佐料一起煮,使勁煮,直到煮成一鍋“茗粥”,這才倒出來分好杯,大家開喝。
作為現代人,李曜當然覺得這麼著煮出來的茶水根本沒法喝。而在此時的唐朝,也有一個人這麼想,這個人的名字大名鼎鼎,他叫陸羽。這位中國歷史上極有品位的一位先生站了出來,對著“茗粥”跺腳大罵:“你們這也叫喝茶?某來教爾等何謂品茗!”
茶聖陸羽所大力倡導的、高雅清新、有文化、有品味、被日本人學走部分且保留至今的正宗唐式煎茶法是這樣的:
首先還是掰碎茶餅,丟在容器裡上火炙烤,至少火力均勻地烤上兩回,總之越乾燥越好,據他說這樣可以使茶味增厚。接著把烤好的茶葉趁熱放進紙袋子裡,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