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非 明初軍隊戰鬥力如何,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明粉們總是吹噓我大明如何天下無敵,但其實吧,不考慮時代進步帶來的裝備差距,大明朝的開國軍隊平均單兵戰鬥力在主要大一統王朝中可力爭倒數第一。
先是士兵素質就堪憂。這最基本的東西從軍人的社會地位就能直接反映出來。
大秦利出一孔,沒啥說的,當兵最光榮,打仗搏富貴。
西漢承秦制,雖有弱化,但到武帝年間,良家子披甲持刃覓封侯也是常規操作。
到了大唐,家徒四壁想當府兵都不夠格。
宋代倒是有刺字防止士兵逃亡的做法,但一般都是待遇差勁的二線廂軍,一線的禁軍待遇可優渥著呢。
當然,僅限於宋初,中後期八十萬禁軍那會名頭倒是響亮,實際收入水平只夠喝西北風。
清代八旗是個小圈子,不提也罷。
總之,歷朝歷代,至少開國之初,能在軍中做一小卒,都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我大明就不同了,開啟國起,軍戶逃亡就沒斷過。
國朝初年,戍邊的軍戶日子雖然比不上民戶,但也還算湊合,有餘丁、貼戶出些銀錢補給,加上月糧,一年下來總也有個二三十石的收入。
但是很快,就發生了貧富分化。戶里人丁單薄、家境窮困的,就沒法貼補戍卒,靠著名義上都僅僅只有一石實際還得扣個幾厘的月糧和很快折成擦屁股寶鈔的兩斤鹽巴,也就能保證餓不死了。
你以為這就算完事了,除了可憐的軍餉,還有那沉重的軍事徭役,什麼修城鋪路蓋房子運糧草,累死累活累出病也只能自認倒黴。
還有上邊的各級老爺們,動不動就私役屯軍為他們耕種。
這等情形,想要娶妻生子開枝散葉啥的就難了。
“民家慮與為婚姻,徭賦將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
就算僥倖娶了媳婦也沒用,生了崽子還是當軍戶的命。
賦稅高、徭役重,還因為實行軍管被上頭欺壓,生兒育女也是當牛馬,這麼差的待遇,我跟你玩個蛋啊。
啥也甭說了,能逃就逃吧。
就這麼著,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軍戶就開始逃亡。
成祖幾次北征倒是挺爽,軍戶們更是被折騰得欲仙欲死,然後逃亡起來更加賣力。
正統年間,大明立國七八十年那會,逃亡士卒達一百二十萬有餘,佔全國軍伍總人數的二分之一多。
開國時的軍制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接近崩潰,也怪不得能發生土木堡之變了。
堡宗是菜了些,但二十萬明軍但凡稍微中用點,怎麼可能讓也先斷水絕糧?
說到底,還是戰力差勁。
到了弘治年間,全國逃亡軍士佔太祖時原額十分之六七。
後面也就只能慢慢改成募兵制了。軍戶?狗都不當!
這種待遇下計程車兵素質可想而知。
朱元璋自誇:“朕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米”。
不過這個兵嘛,嘿,估計也就奴兵制的西晉能在壓榨小卒上面更勝大明一籌,大明軍制的蒙古師傅也能一較高下,其他歷朝歷代都難與之相比。
再說經驗傳承。
在經歷了兩宋打壓、蒙元統治之後,漢家子的戰爭傳承出現了斷代,從士卒到將領們對於打仗都不再那麼熟悉,整個社會缺乏緊張的戰爭氛圍。
老朱的開國之師,僅僅是在元末明初短時間的動亂中歷練了一番,與他們的前輩們相比,差的太遠。
雖然表面看上去朱重八的淮西鄉黨和劉老三的沛縣元從都是基層出身,在亂世中迅速學習成長為合格的將領,但就整個國家的傳承而言,明跟漢唐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戰亂頻仍的年代總是能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