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宋明紛爭四,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刻,忠勇的大明騎士,蒙古人帖木兒,正在與一個宋國大漢搏殺。
你說滅亡蒙元的大明軍中為什麼會有蒙古人?這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入關的八旗兵裡還有大把的漢人呢。漢人能幫著女真打明國,蒙古人就不能幫著大明打元國了?
事實上,大明軍中不僅有蒙古人,還為數眾多。
比如朱棣建立的三大營,主力就是善騎射的蒙古夷丁。
明末的邊關將領也喜歡招募北虜作為家丁。
為啥,因為實惠啊。從小騎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人是騎兵的好種子,而草原上比農耕區更加艱苦的生活也意味著更低的募兵成本。
於是重金之下,那些因為草原貴族政治無法得到良好待遇的底層牧民、奴隸們,紛紛離職另尋高就。
元末明初也是一樣。蒙古人從來沒有滿清善待國族的政策。
大元國雖然有四等人的說法,但更貼切的分層,還是貴人和賤人。
如果你只是一介平民,就算是蒙古人又如何,一樣是下等的賤人。
蒙古平民被權貴們販賣不過尋常事罷了。
吃不飽飯的蒙古軍戶們對大元國的痛恨程度未必便下於漢人。
忽必烈時期倒也罷了,好歹還有當年四處打劫留下來的家底,幾次虧空的戰爭也只是把家底敗光,賣兒賣女的情況尚不嚴重。
等到元世祖掛掉,好傢伙,一連三十八年換了9個皇帝。
政變動亂加上天災人禍讓軍戶們的日子雪上加霜。
忽必烈去世十來年,離大都不遠的滄州就爆發了蒙古族起義,後面遼東、山西、山東,都發生過國族起義的奇葩事。
就善待國族這一點來看,孛兒只斤氏確實做的比愛新覺羅家要差多了。
人家老愛家一直到清末才有那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旗人在東北鬧事。
也怪不得大元連百年都沒撐過去。自家基本盤都不看緊,能不出事嗎?
帖木兒的父親卓力格原本是元末益都牧業的一名臨時工,嗯,當時叫做牧奴。
既然叫“奴”嘛,那個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
吃不飽,穿不暖,偷偷跟馬匹搶豆子吃被抓到還會被抽個半死。
然後大明天兵北上,卓力格二話不說,喜迎王師。
你說王師是漢人?不要緊,只要能讓俺日子過得好一些,那就是王師。
牧場的日子雖然悽慘,但也讓卓力格練就了一手好騎術。
展示了一手騙馬技術之後,缺少騎兵的明軍將領當即拍板,歡迎新員工入職大明集團有限公司,並且進入了重要的前敵偵查部門,領取高薪,走向人生巔峰。
不同於當牧奴的時候,卓力格在新公司幹勁兒十足,甚至在捕魚兒海一戰抓了個小頭目,升為百戶。
要不是後來因為不慎觸犯軍法被打回原形,帖木兒一系也能成為與國同休的軍官了。
至於幫著明軍打北元會不會被罵蒙奸,老卓同志表示,爺不在乎。
什麼奸不奸的,你們貴人老爺才是真蒙古,我等快要餓死的賤民,哪裡配跟老爺們做同胞。
於是卓力格繼續毫無心理負擔地做著大明塘騎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一直幹到退休,由兒子帖木兒接班。
雖然從名字上看蒙古味十足,但是全身上下卻看不到一點蒙古樣式。
漢人的裝扮、漢人的髮飾,張嘴就是一口中原官話,至於蒙古語,誰沒事學那玩意。學會了跟誰說啊。
甚至帖木兒都打算改個漢名,就叫王承恩,以示不忘大明的恩澤。
不過改名的事得先放一放,至少得挺過這一波再說。
今日的宋騎不知怎麼回事,特別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