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非,不喜請跳過,後面有1章 晚唐五代北宋雜談,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一次次搞事情卻並沒有受到多大懲罰。

既然這樣,那還有什麼心理負擔?不滿意就鬧事唄。

以至於到後來,節度使的職位都成了個燙手山芋,不是野心大的主接都不敢接,甚或是直接被逼著坐上這位子,敢不上位,一刀剁了。

史憲誠、何全皞、樂從訓珠玉在前,哪個還敢在這種軍事民主的氛圍內妄圖獲得無限的權利?

如果魏博鎮處在離中原幾十一百多公里的一個大島上,又發現了個物產豐富的新大陸,那桀驁不馴的魏博武夫估計很樂意為了更多的財富征伐四方、聯絡貿易。

後面說不定還能催生出一批資產新貴,搞個《大憲章》、《權利法案》啥的,當然,也可能走上波蘭那種過度民主的邪路。

但大唐帝國的魏博鎮顯然沒有這個條件。

四戰之地,自保有餘,向外擴張?對不起,不感興趣。

為啥,沒有利益啊。

唐初府兵立功,可以授勳官,得田地,魏博可沒這條件。

田地?早就分光了。勳官?得個虛名也是在鎮裡頭打轉。

而且外戰準備打誰?打朝廷那是捅馬蜂窩,打藩鎮,周圍沒有一個善茬,花費大把的錢糧也未必能打下一座城池,得不償失。

所以魏博鎮向來是外戰外行,內線作戰則發揮超常,讓敵人頭疼不已。

這個時候的河朔藩鎮都忙著安撫自家的兵大爺,也沒什麼興趣去學安祿山搞一把大的了,朝廷也樂得安生。

接下來的幾十年,整個大唐總體上還算和諧。但是危機總是在慢慢醞釀。

雖然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晚唐的史料遠不如明清那般詳實,但是歷史程序嘛,總是可以猜測出大致的發展脈絡。

參照最後兩個王朝的興平衰亡,可以想見,中晚唐時期,隨著人口增長,人均土地越來越少,民眾逐漸不堪重負,最後落第書生黃巢舉起大旗,轉戰萬里,直逼潼關。

曾經挽救大唐於危亡之中的神策軍再次受命,卻一觸即潰,淪為笑柄。

後世總結原因時,總是說是因為過於優厚的待遇把這支虎狼之師養廢了。

什麼神策軍的收入是其它軍隊的三倍有餘、賞賜豐厚、優先晉升等等,導致飛揚跋扈、不事訓練等等。

呵,這話聽得,大概就跟說宋禁軍、清八旗因為日子過得太好所以才失去戰鬥力一樣。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很多人心目中,一支強大的軍隊,似乎就不應該像個俗人一般追求物質待遇,須得像紅軍一般餓著肚子過草地,像志願軍一樣就著雪水吃炒麵。

然而,歷史上的強軍,無論中外,都有著良好的待遇。

哪怕是很多人心目中有著鋼鐵般堅定信仰的新中國軍隊也是一樣。

這是人性決定的,這個世界上有聖人,有小人,但大多數都是普通人,追逐更好的生活是他們的本能。

誰能夠提供更好的前途,他們便願意為誰效力。

神策軍最有戰力的時候是唐憲宗時期,這段時間是中晚唐財政收入的巔峰,三千多萬貫石。

這是個什麼水平呢?以當時大概鬥米五十文的物價折算,也就是五千來萬石的糧食。

唐石較小,折算成明清石米,還不到四千萬。

這個資料,已經達到了乾隆年間四千八百多萬兩外加八百萬石糧食七成多點,跟萬曆年張居正改革時期約莫兩千萬兩出頭按糧價折成的四千萬石糧食收入差不了多少。

非常難得,畢竟唐代的經濟發展水平、南方土地開發程度肯定是不如千年後的,還有些根本不鳥中央、一毛錢都不上交的刺頭藩鎮和雖然還算恭敬但難免有些陽奉陰違意思的半刺頭,能收到這麼多,的確是窮盡民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國公兇猛

浪子邊城

大明:我真的不想做首富

洋蔥遇上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