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章 宋明紛爭五,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在搞清楚了現實情況之後,趙大就立即把淮北地區的爭奪列為最高優先順序,集中一切兵力於此,就等著明軍過來了。
山東河南那邊,兩省加一塊不到五萬的綠營兵,還基本上都是那種最拉垮的守兵,靠廂軍都能擺平了。
也就是德州的八旗有些棘手,但就那麼五百人,扒拉些禁軍過去,也掀不起什麼浪花。
至於豫南的宋漢爭奪區,勞資不要了。
光州到東京,還有六七百里,亳州到東京,不過三四百里,哪個更危險,不言而喻。
把兵力節省出來,全力幹倒明軍才是正理。
常遇春打量宋軍的時候,趙匡胤也領著一幫部下遠遠地觀察明軍。
跟擁有高階裝備的常十萬不同,可憐的趙大隻能用手搭個涼棚,把遠處的景象看個大概。
輔兵們臨時搬來石頭搭建了個簡陋的高臺,避免視野被無盡的人海遮擋,但也僅僅只能模糊看到明軍前排的情形。
後面如何佈置,兵力重心放在左翼、右翼還是中軍,騎兵數量多少,就難以判斷了。
想把敵軍情形摸得門清,那得需要碾壓性的偵察兵優勢才行,宋軍雖然在斥候戰中佔了上風,但還不至於能無視明軍塘騎抵近探查詳情。
不過老趙也並不苛求,能大致掌握敵軍數量就夠了。
至於真實戰力,那便戰場上見真章吧。
無需什麼壯懷激烈的戰前動員,一退再退憋了一肚子氣的大宋驕兵們自覺列好陣勢,在將官們的呼喝聲中起步向前。
晚唐五代傳下來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武夫習性還沒有被車神和泰山帝的各種騷操作磨滅乾淨。
好男兒無需東華門唱名,從軍出征才是出人頭地的不二之選。
對面的明軍也是士氣高漲,頂盔貫甲,持盾拎刀,準備大幹一場。
宋軍是個什麼玩意,誰還不知道?被遼金夏按在地上摩擦的垃圾,最後被蒙古一波帶走。
我大明都打到蒙古老家去了,收拾你們還不是小菜一碟。
前些天這幫慫貨不敢接戰,大傢伙都有些失望。
好不容易宋軍雄起了一回,還不趕緊抓住機會建功立業,能不能當上百戶千戶,給後輩留下傳世富貴就看今遭了。
宋軍大陣中,鐵甲包裹著的彭小川隨著隆隆的戰鼓與袍澤們一起向前湧動。
密集的箭雨、火門槍轟鳴過後的硝煙,還有遠處稀疏的炮聲,都不能讓這位戰場老兵產生一絲畏懼。
三十來歲的漢子只是略微低頭,避免缺少防護的面部被拋射的箭矢所傷。
眼角餘光偶爾瞥見被箭矢射傷的倒黴蛋,耳中傳來痛苦的慘叫,彭小川的兵器依然拿的穩穩當當,腳步絲毫不見散亂,手心沒有因為緊張而滲出汗液,口中沒有因為害怕而吞嚥唾液。
對於打小就聽父親叔伯談論征戰故事,成年後又多經戰陣而言的彭小川而言,這次戰鬥,除了火門槍噴射出來的硝煙讓人的視線有些模糊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不過是又一次箭雨覆蓋、長槍攢刺、跳蕩廝殺的老套路罷了。
騎兵或在兩翼或在後方虎視眈眈,尋找戰機。
血拼到最後,看哪個先支撐不住,而後一路掩殺,收割人頭。
這些套路,對於魏州出身的彭小川而言,實在不能更熟悉了。
畢竟,打從安史之亂那會算起,魏州這片就開始全民皆兵,時不時就跟中央軍、各藩鎮玩兩把,到宋太祖這會,都已經兩百年了。
良好的軍事傳承,頻繁的實戰經驗讓這個老兵對於戰場上的一切習以為常。
當兵吃糧,廝殺搏命,豈非尋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