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寧遠之戰五,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軍確有諸多不利,但論起單兵素質,太宗時期的府兵們卻要高出清軍許多。

這不是後來府兵制敗壞後,數量短少質量下降的府N代,這是大唐開國三十餘年的府一代府二代,都是各地精選的家資豐厚、身材高大、武藝出眾的良家子。

大清國這邊是個什麼情況,八旗男丁不過二十來萬,從中選出將近二十萬從軍。只要不是重病殘疾,管你什麼歪瓜裂棗,瘦弱的、矮小的、有遺傳疾病的,都不是個事兒。

不提這些劣質產品,就是普通兵丁,也不可能比得過唐軍。

兩千萬人口基數精選出來的戰士和百萬人口基數扒拉出來的能是一樣的水平嗎?

待遇優厚、營養充足的八旗都是這樣,同樣世襲收入水平卻低了不少的綠營兵是個什麼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除去身體素質的差距之外,論起砍人的手藝和戰場心理素質,八旗綠營兵同樣跟唐軍差了不少意思。

手藝活還好,雖然唐軍有數百年亂世傳承下來的好武風氣,都是打小開始薰染,但八旗也是拿著豐厚餉銀的職業軍人,經年累月訓練下來也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綠營兵就稀鬆了。

哪怕是彪悍的陝甘綠營,面對千年前的關西穿越過來的老祖宗們也著實遜色不少,誰讓後勤保障跟不上呢,天天吃高粱一個月還見不了一次肉腥,能指望有多高的訓練水平。

至於戰場表現,那就更不是一個層面的了。

唐軍都是打老了仗的,三百年的亂世外加隋末十八路反王的塵煙,讓七世紀的漢家兒郎們早就習慣了戰火紛飛。

大唐立國後也一直沒有閒著,光平定各路諸侯就一直打到了貞觀年間,後面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西突厥、高句麗,還有各種叛亂,一波接著一波,就沒消停過,

帝國折衝府計程車兵們誰個不是槍林箭雨中廝殺過來的。

相比之下,太平了三十載的大清國,雖然說不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但在和平環境下成長起來計程車兵們戰場上的表現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比得過這些多年征戰的老兵的。

也就是前面犀利的火銃大炮讓那些七世紀征戰四方的驕傲戰士們損失慘重,更是破了心氣、亂了陣腳,否則讓常年處於和平狀態的清軍抵近面對全須全尾的巔峰唐軍,會不會被一波推了都不好說。

即便是以殘破的隊形衝陣,唐軍前鋒銳士也好好給清軍上了一課,什麼叫人才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銃不如人、炮不如人,但只要讓我殺到近前,照樣能打到你膽寒。

疏散隊形的唐軍在接戰過程中自覺聚攏起來,體現了極高的戰術素養。

前排步槊手利用長度優勢清理掉對方的長槍兵,後面持短兵的跟上殺敵。

尤其是陌刀手,二三米長的大砍刀揮舞起來,前排清軍只覺得酸爽無比,哪怕是友軍也得離遠點,免得被誤傷。

幸好這樣的王牌戰士不多,否則清軍計程車氣怕是真的要崩了。

能身披重甲再拿著長兵走那麼遠路,還能接著舞起來殺敵,哪個不是體力超群的勇士?

這等猛士每一個都是營中的寶貝,是破敵衝陣的靈魂人物。

但是人畢竟是肉長的,再剛的猛男也有累的時候。

尤其為了規避敵軍的炮火,唐軍出發地比平日裡遠了不少,戰士們披甲走了更多的路,體力消耗更甚。

在殺散了敵軍第一層陣列後,疲憊的陶侃小隊再也無力繼續深入了。

清軍後隊的援軍已經上前。

面對著嚴陣以待的第二陣,陶侃一聲苦笑,心中忍不住暗罵,撤退的號角聲怎麼還沒吹響,再這麼下去,這一隊人都要殉國了。

勞資可不想死在這裡,家裡的崽子還等著阿爺帶好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戰國七雄

倉廩實而知禮節

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

無益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