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寧遠之戰四,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軍陣中,剛剛承受了一輪箭雨的火器營兵繼續準備下一輪的射擊。
百步外的弓箭,準頭欠佳,威力不足,再加上棉甲護身,除了個別運氣不好的傢伙倒地不起,其餘人等並未有什麼損傷,大部分鳥銃手們自然也沒有因為過度緊張導致規定動作變形。
為了避免崩飛的火繩引燃他人攜帶的火藥,戰鬥中火繩槍手之間保持著一米開外的間距。
射擊結束後,馬上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防止火藥殘渣阻塞引火孔;然後將較細的引火藥倒入火藥池,併合上火藥池蓋;接著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再塞入彈丸,從槍管下抽出通條,將彈丸和發射藥搗實;接下來把點燃的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
一切準備完成後,才能開啟火藥池蓋,舉槍瞄準,扣動扳機。
沒辦法,火繩槍的使用步驟就是這麼繁瑣。
即便訓練有素的精銳士兵想要在兩分鐘內射擊三次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清軍戰陣前排,李文昌正在哆嗦著把通條從槍管中抽出來。
雖然唐軍仍遠在百多米外,剛才的一輪箭雨也沒有自己和附近的戰友們造成什麼重大損傷,但戰場上緊張的氛圍還是讓從未上過陣的新丁口乾舌燥,手腳發抖。
李文昌是八旗漢軍火器營的一名普通小卒,祖上還與李成梁能搭上些關係。
女真興起後,老祖宗跟著李永芳早早投奔過去,後來在天聰汗年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八旗兵,吃上了鐵桿莊稼。
只是這老愛家的銀子不是那麼好拿的啊。
清初為了鎮壓四方叛亂,李家人跟著這位郡王那位將軍全國到處跑,男丁大半或是戰死或是病死,就算沒死也夠嗆。
天天在外面跑,哪有時間回家播種啊,時間長了,可不就絕了後了。
到了康熙年間,眼瞅著天下大定,吳三桂那個不長眼的又非得挑事,還有什麼臺灣島、羅剎國、準噶爾,折騰到聖天子快四十歲才算大致消停,老李家才算是有個喘氣的機會。
當初跟著李永芳一塊投女真的李家五兄弟,到現在三個絕了後,其餘兩個延續至今也只有七個男丁。
本來還準備多過幾年太平日子,家族也能繁盛起來,得,這架勢,接下來可不就還得繼續搏命。
如果從歷史結果來看,成為一名光榮的八旗子弟,吃大清國的鐵桿莊稼,真的是一樁很不划算的買賣。
除去乾隆年間被開除旗籍的家奴和新漢人,旗人男丁不過從開國時候的十萬出頭發展到亡國時的五十萬。
如果再扣除掉愛新覺羅氏和開國勳貴後裔們,人口不過增長了兩三倍。
這還沒有算上不停從東北老林子裡捕捉生女真入旗的數目。
而同時期,漢人人口足足增長了六倍。
可憐八旗兒郎們為了大清國的江山鞠躬盡瘁,最後缺衣少食,餓著肚子看著貴人們享樂。
而被圈禁兩百多年,禁止種地禁止經商後,旗人們連個一技之長都沒有,大清國亡了,只能男盜女娼無比悽慘。
可笑後世還有些腦門犯抽的把什麼八旗後裔掛在嘴邊,把先祖的這段悲慘經歷引以為榮,也算是沒治了。
你要是姓愛新覺羅,你光榮就算了,畢竟從十幾個男人發展到兩萬多,那也是個本事。
你要是個普通旗人,你驕傲個dER啊,被pUA了兩百多年,還上癮了不是。
十八世紀這會,從小錦衣玉食的大清國官N代們,早就失去了先輩們的拼勁。
現在這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非要去流血流汗?跟那些個凶神惡煞的敵軍死拼,能得什麼好處?
榮華富貴,爺們現在都已經有了,再往上升又能升到哪去,日子能好過多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