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隨筆,非,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得下來?
而且各大家族又有聯姻之誼,打一個要帶出一串,敵國再趁虛而入,國家危矣。
便是北魏統一北方之初,對這些遍佈四方的堡主也無法根除。
為了穩定統治,便於徵徭徵稅,只能採取妥協政策,承認宗主對於包蔭戶的控制和奴役,並且以宗主對於包蔭戶的統治作為地方基層政權,以世家大族為宗主,督護百姓,形成“宗主督護制”。
這時期的國家官員甚至連工資都沒有。
直到公元484年,馮太后推行俸祿改革,官員們才有了正式收入,不至於成為世家大族的傀儡。
同樣是在孝文帝時期,政權已經逐漸穩固的北魏官方,開始了對世家大族的打壓。
其中最重要的國策,便是三長制和均田制。
兩種制度相輔而行,大量原依附於豪強的蔭戶成為國家的編戶,政府控制自耕小農階層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
自此而始,世家大族的力量開始被削弱。
如果北魏的改革這麼推行下去,等國家掌握的資源豐富到一定程度,可以對地方形成絕對優勢,便可以繼續推行下一輪的打壓政策。
但是,所謂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隨著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推進,北魏的衰落成為一種必然。
作為鮮卑政權,部族兵的武力保障是國家穩固的基礎。
但是世兵制下的大頭兵,在遷移到陌生的內地後,便如蒙古、大明的軍戶一般,迅速赤貧化,淪為了上等人的奴隸。
而留在北地戍邊的苦哈哈們,也被這幫大人物們所輕視,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最終釀成聲勢浩大的六鎮之亂,雖然最終被鎮壓下去,但魏國也沉痾難起,走向了滅亡。
北魏的衰亡,給了北地堡主們喘息之機。
而後兩魏、周齊相攻,也讓大傢伙有了壯大自身的機會。
尤其是戰爭初期處於劣勢的宇文泰集團,在連續數場大戰鮮卑本部死了個七七八八之後,開始建立府兵制,將地方豪強勢力私兵納入正規軍事系統。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免不了要給這些門閥巨頭封官許願。不給實際利益,誰樂意把自家部曲拿出去給你打仗?
宇文泰設定了八個柱國大將軍(實際是六個),授予了他們相當大經濟、軍事權利。
各個柱國下面的軍士,戰時為兵,閒時務農,國家授田,免除一定的賦稅、徭役。
府兵們則需要自己承擔軍事裝備,減輕國家負擔。
這個制度,嗯,是不是有點熟悉,後世好像有個叫什麼努爾哈赤的也是這麼玩的。
同樣的股權八分(巧了,老愛當年實際也是分出去了六旗),八分下面還有一些小股東,頂級統治者自由度很高,充分調動軍事貴族們的積極性。
同樣的“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家境富裕,上升渠道通暢。
如果老愛和宇文哥跨越時空會面,一定會有很多共同話題。
如果有啥不同的話,那就是野豬皮老弟始終堅持國族為本,而對於宇文老哥來說,拼光了鮮卑本部,只能依靠漢家兒郎了。
當然了,雖然是私兵,但是歷經二百多年亂世的豪強部曲還是很能打的,戰鬥力也不是投降老愛的明軍能碰瓷的。
吃得飽、裝備好、賞罰到位,什麼私兵不私兵的,這就是精兵。
股權激勵機制的好處毋庸諱言,軍事貴族們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鬥志昂揚。
人口面積都大大遜色於關東地區的北周政權,在連綿的戰爭中逐漸佔據了優勢。最終一代人傑宇文邕滅亡了北齊。
外部勢力威脅大減之下,和皇太極一樣,宇文邕也開啟了集權之路。
都是威望卓著的雄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