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二章 手有餘香(下),宋時行,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男人的剛強,還是要演繹一番。
這種時候,疼死也不能說出。
折騰了一個晚上,也著實有些餓了。好在家中存放有食物,張二姐拉著楊廿九,便進了廚房忙碌起來。而玉尹,則讓楊再興把那琴囊取出來,又使燕奴取來一盞油燈,擺放在桌子上。把古琴從琴囊裡取出,玉尹和楊再興小心翼翼放在桌上。
“輕點,輕點!”
楊再興本來還不是特別緊張,可是被玉尹說的,卻緊張起來。
“小乙,這究竟是什麼琴?”
燈光下,古琴殘破,在燈光下,更透出一抹古拙之氣。
玉尹讓燕奴拿了個小刷子,而後又取來一塊柔軟乾燥的抹布,輕輕的擦拭去琴體上累積的灰塵。
鳳額有些破損,有幾處弦眼也出現裂紋。
嶽山和冠角處,都有損毀痕跡,但大體上,還能夠修復。玉尹心裡粗略估算了一下,這張琴若修好,少說要花費百餘貫。因為年代太久遠,破損處太多,需要一一修復。
“這面板儲存不差,之前的主人,看樣子下了不少工夫。
九兒姐,你看這木紋木質,正經的老杉木製成,距今至少有幾百年……我約摸著,這張琴的壽命恐怕還在唐以前。只是這琴體的長度,真個有些怪異,忒長了些。”
這張古琴,幾乎有一人高。
豎起來,差不多趕上玉尹的個頭。
這種尺寸,可是不同於當下所流行的長度。
在《風俗通》裡有記載,琴長四尺五寸。而北宋以來,則以三尺六寸為標準尺寸,和唐代琴制又有不同。可眼前這張琴,足有八尺一寸長,幾乎是唐制的一倍。
即便是與魏晉時的古琴相比,也有很大區別。
“小乙哥,這琴怎地恁長?”
燕奴輕聲道:“我也看過一些瑤琴,似乎和它不太一樣……莫非真似李大郎他們所說,這是一張廢琴?”
“九兒姐何時見廢琴,已百年老杉木做面,以上等梓木做底?”
“這個……”
玉尹用單手,揉了揉麵頰。
“而且你看這漆,乃上等髹漆……嗯,慢一點,好像是朱漆。
你再看這裡,手工極其精細,絕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若只是廢琴,何必要費這許多精神?此前這琴的主人,應該極為愛惜,所以整體儲存很好。只是後來不知何故流入民間,致使明珠蒙塵,才變成這副殘破模樣。可是琴體依然儲存良好。
八尺一寸,八尺一寸……”
玉尹不禁陷入沉思。
“小乙哥快看,這裡好像寫有字。”
“哪裡?”
玉尹忙順著燕奴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見龍池上方,有一個方形雙邊大印,而在下方,還有一個略小的印章痕跡。印章上的字跡,雖然模糊,但還能看出來輪廓。玉尹皺著眉看了許久,卻苦笑著連連搖頭。
“我不認得這是什麼字,也看不出,究竟是什麼書體。”
連玉尹都不認得,那麼燕奴和楊再興,便更認不得了。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好半晌玉尹才搖搖頭,起身說道:“這琴究竟什麼來歷,倒先不急。待我先把他修復過來,在慢慢捉摸,我想總可以找出些蛛絲馬跡來。”
燕奴說:“也只好如此。”
“先把琴收起來……大郎幫忙,咱們把琴放進屋中。”
楊再興答應一聲,和燕奴把琴抬起。
可就在他二人要把古琴放進玉尹房中的時候,卻聽到玉尹突然叫了一聲,“慢著!”
他快步上前,又仔細看了幾眼。
“自家記得:《史記》一書裡曾有記載,說這瑤琴琴制,八尺一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