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
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慈照。
朱由枵被亂刀砍死、分屍沉河,丟進沅水直接衝進洞庭湖。朱慈照運氣好一點,只是被一刀抹了脖子,沒有刻意去肢解,算是留了個全屍。
無錯
這朱由枵是第五代榮王,他祖上是弘治帝朱右樘的幼弟,到了正德年間才就的藩,在常德生活了一百三十多年,至此國除。
榮王府的所有財帛當然也都被搶了,所得值銀一百餘萬兩。分出大部分招募窮人擴軍,還把明軍留下的府庫刀槍武器、破銅爛鐵全部收入囊中。
不得不感慨,大明的藩王又一次給流賊當了運輸大隊長。
武陵縣算是張獻忠此番復出後,拿下的第一座府治級別的城池。雖然不是很富,可把藩王和富戶地主統統屠盡,依然讓他瞬間又一波肥了。
至於“屠城三成”的恐嚇,張獻忠也沒嚴格執行,因為他沒時間,所以只是草草把城內有房的人全部殺盡,總共死者約在三四萬人,沒房逃去鄉下的就不管了。
最後他留下劉文秀繼續搜尋船隻、又拉了一兩萬慕錢而來的最窮苦出身壯丁,宣佈了免稅三年後,就繼續進軍長沙。
兩天之後,也就是沉樹人派出沉練、李愉南下截擊之前兩天。
張獻忠先頭部隊順利在長沙府臨湘縣登陸,控制了湘江注入洞庭湖的河口要害,也截斷了從湘江走水路去嶽州的交通。
臨湘小縣當然沒有抵抗力,有了之前武陵縣被屠城的威懾,加上長沙府這邊被封鎖訊息、並不知道沉樹人的援軍很快會來,臨湘知縣提前就喬裝棄官跑路了,守軍也就一觸即潰。
不過這麼做,倒是讓張獻忠沒有在臨湘大開殺戒,只是殺盡大地主財主,窮人就懶得殺了。如此一來,他進城後的群眾基礎也更好,拿著剛在常德搶到還沒花完的銀子,又拉起一大票炮灰——
張獻忠也必須在本地多拉炮灰,因為他需要人手來強攻長沙、需要炮灰來承擔守軍火力、填坑填河破壞外圍工事。
而此前翻山越嶺進入常德境內的作戰方式和行軍軌跡,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後遺症——張獻忠軍船隻極少,除了木筏就是小船,都是在常德各地沿途繳獲的。
在橫渡洞庭湖之前,船少帶來的問題還不大,木筏也能用於順流行軍、節省體力。
可木筏無法進入洞庭湖,很容易翻沉,湖水也比河水缺乏流速,木筏動力不足。所以從進入洞庭湖的那一刻起,張獻忠的部隊事實上就已經被分成了好幾股。
只有前軍有足夠的船渡湖抵達臨湘,隨後船隊就得返航回常德接第二批部隊。
估計要往返三四趟,才能把張獻忠的五萬兵馬和新拉的壯丁統統接完。
這就導致張獻忠只靠第一批兩萬人的先頭部隊,想攻破長沙非常難,至少嚇不住長沙守軍。
而在臨湘靠岸後再勐徵炮灰,就可以繞過渡船數量的限制,讓部隊在抵達洞庭湖東南岸後,再跟病毒一樣就地繁殖分裂、就地取材攻長沙。
後續的人馬運輸慢一點、多幾天才能集結完畢,問題也就不大了。
張獻忠的虛張聲勢,終究還是起到了作用。臨湘縣投降後次日,張獻忠就兵逼長沙,只圍城北,作勢攻打,並且許諾了投降條件,這次他給了官軍一天時間考慮、五天內不下才會徹底屠盡全城,就如同李定國在巴陵開出的條件。
張獻忠敢這麼定,也是看在長沙城池廣大、守衛潛力較強的份上,怕逼太急了導致狗急跳牆。
長沙知府早已棄官棄城而逃,文官中只有推官蔡道憲為首,堅持固守。
然僅僅激戰一日後,作為守軍主將的總兵尹先民決定率眾投降,把蔡道憲綁了送交張獻忠——
這也絕不是給張獻忠開掛,而是歷史上湖廣南部地區的衛所部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